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
這場5年一度、預計會期約1周,共計2296名代表與會的政治盛事,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如外界預期,取得第3個任期?此外,由7人組成、被視為中國實質最高決策機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又會出現哪些新面孔?
一、透過修憲延長任期 習近平接班人何時出現?
2012年11月,習近平接替胡錦濤,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及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隔年獲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選為國家主席,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但習近平的野心,不僅止於此。2018年2月25日,中國官媒《新華社》,公布中共中央委員會「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有關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段落,加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字眼,藉由此舉,使習近平的地位,直逼毛澤東。
更重要的是,在這次的「修改建議」中,還刪除了憲法第79條第3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換言之,已連任1次的習近平,藉由對憲法內容的修改,剷除了繼續掌權的障礙,可望於20大,迎來屬於他的第3個任期。
對此,《國會山莊報》(The Hill)評論道,種種跡象都顯示,習近平打算持續擔任中共領導人,「直到他過世、政權被推翻,或因某些原因無法再掌權。」
然而,無論習近平掌權多久,總有一天會面臨交棒問題。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教授布朗(Kerry Brown)直言,「假設習近平失去行為能力或死亡,該怎麼辦?如果我們看不到任何(與接班人有關的)線索,或沒人看似具備相關條件,就有點奇怪了。」
二、繼續採「七上八下」規定 選出新一屆領導層?
若習近平「毫無懸念」地邁向第3個任期,那麼,哪些人有望在20大,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成員,扮演習近平的左右手?
自2002年以來,中共「七上八下」(指67歲的常委可留任,滿68歲者須離任)的不成文規定,已運作近20年,但今年69歲的習近平,極可能在20大上,打破此一規範。
根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the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分析,大權在握的習近平,勢必會削弱對某些既有規範的堅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未必只能有7人,增至9人、減至5人,都可以是選項。
若撇開習近平不談,依「七上八下」規範來看,現任常委中,72歲的栗戰書、68歲的韓正,皆符合「八下」條件,必須離任。
今年67歲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雖屬於「七上」,但依憲法規定,擔任總理職務,不得連任超過兩屆;因此,李克強卸任總理後,可能會退休,或繼續留在常委中,轉任其他職位。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現任常委中,栗戰書、韓正(紅框處),皆符合「八下」條件。(圖:翻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
三、無論誰接棒李克強 救經濟將成首要之務
至於誰會成為李克強的接班人?59歲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67歲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以及63歲、被視為「習家軍」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都是可能人選。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實施嚴厲的封城措施,引發民怨,導致李強的「入常」(獲選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之路,出現變數;而胡春華和汪洋,何者較有機會,成為下一任中國總理?《德國之聲》(DW)報導指出,端視誰在習近平眼中,具備較高的「政治忠誠度」。
無論最後誰出線,可以確定的是,下任總理勢必得設法解決中國嚴峻的經濟問題。面對疫情侵襲,中國政府採取「動態清零」政策,重創就業市場,2022以來,中國青年(16至24歲)失業率屢創新高,一路從3月的15.3%,攀升至7月的19.9%,直到8月才微幅降至18.7%。
此外,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新經濟預測,將中國2022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從4月預估的5%,大幅下修至2.8%;由此可見,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表現,恐怕會離北京當局設定的目標值(5.5%),更加遙遠。
▲李克強將於明年3月任期屆滿時,卸任總理一職。
四、估計「戰狼外交」路線不變 恐更好戰
另一方面,在習近平繼續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前提下,外界研判,中國不僅不會改變其「戰狼外交」路線,還將變本加厲,更為好戰。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政治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分析,習近平不會變更政策方向,甚至會進一步鞏固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藉以對抗美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中國是「對國際秩序最嚴重的長期挑戰」。
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說時,便直接點名中國是「對國際秩序最嚴重的長期挑戰」。
整體而言,若習近平順利展開第3個任期,有鑑於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恫嚇,以及新疆的人權問題,美國總統拜登,恐怕很難大方給予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