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題為《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的文章,引來不少討論。文章主旨是明清對外政策不應稱之為「閉關鎖國」,應改為「自主限關」,當時的政策主要是維護國家主權、防範西方殖民侵略的意圖。
文章亦認為,此政策沒有阻斷明清時期中國的外貿發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但承認「造成消極防禦和漠視西方先進科技的負面影響,為中國近代陷入被動挨打局面埋下伏筆」。
我不是歷史學家,無法判斷「自主限關」對延緩西方殖民侵略是否有效,或許因此中國避免了如印度被英國完全佔領、殖民統治200年的更差國運?但中國人民受的苦難並不少,而且中國斷續維持了近500年的「自主限關」,對國家、對人民都是個長期不利的政策!
疫情管控政策 導致需求恢復慢、市場情緒修復承壓
疫情繼續擴散,成都,深圳等地大城市疫情再起。2100萬人的成都封城,1750萬人的深圳半封城,如果封城超預期拖長的話,這兩大一線城市封城對經濟的影響不比當時上海封城小。經濟要復甦,疫情管控方式政策要有所改變才行。大多數人預期二十大後觀察是否會放鬆,但是目前瞭解可能還不容樂觀。
信心比黃金重要。現代金融體系是基於信心的基礎下,當大家沒信心,有錢也不敢投資、不敢消費。這是為何出台各種政策效果也不明顯的原因。
持續面臨高通膨及升息壓力 歐美經濟未來還要下台階
基本面上,雖然美國ISM數據還在52.8,經濟還是有韌性,CPI也從上月的9.1%,略有回落到8.5%,面對40年以來的嚴重通膨,聯準會給出了堅定強硬答案,不惜代價誓把通膨壓下去。
歐洲經濟更不容樂觀,歐盟的CPI還在持續走高中,歐洲在政治正確的對俄制裁後,歐美經濟迎來超預期通膨,並先後進入對應貨幣緊縮,後續需要關注俄羅斯無限期暫停通過「北溪-1」管道向德國等歐盟國家供應天然氣,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歐洲通膨持續高漲,歐盟升息是否會超預期,是否會引發匯率及歐債危機等問題。歐美在經濟周期上仍是清晰的衰退預期的不斷強化。
中國經濟運行指標已改善、流動性持續寬鬆 問題在信心不足
經濟運行各指標確實在改善,但是改善力度較弱。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發電量當月同比增速,鐵路貨運量當月同比增速,出口總額累計同比增速都已經連續兩個月向上,現在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開始好轉,但是之前好轉的PMI還在50上下反復,顯示經濟雖然復甦,但是目前力度弱。
流動性指標顯示已經比較寬鬆,觀察到M1及M2同比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當月增速都持續向上,只是流動性都在銀行體系空轉,沒有很好的流到實體,所以中長期貸款同比上個月不錯,但是這個月又下來了,還在低位徘徊出現反覆,代表企業對未來的信心還是不足,對貸款需求還是有影響。
長期仍看好中證500及中證1000 尤其小型成長股
8月雖然中證500及中證1000下跌幅度較滬深300大,主要是因為前期相對滬深300有較大漲幅,部分資金獲利了結。本輪從5月開始上漲,還是小型成長股大幅跑贏大型價值股。風格中長期強弱由基本面決定,而短期風格再平衡會受到資金和獲利盤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