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重振本土半導體製造業,提撥390億美元金援在美建造、升級的晶圓廠,以壓制中國半導體業的威脅。
但此舉可能重蹈1986年美日貿易協定的覆轍,並再次嘉惠台灣半導體產業。
一九八六年,美國與日本簽署《日美半導體協定》,希望能扭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困境。該貿易協定禁止日本半導體產品傾銷至美國,並要求日本對外開放二○%的國內市場。
然而,該協定搞錯了方向。首先,日本廠商將過剩產品銷售至其他市場,進而擠壓了美國廠商的出口空間;其次,更重要的一點,由於美國半導體價格較高,迫使IT廠商轉向台灣晶圓廠下單,於是美國半導體的全球供應量從當年近四成,陡降至今日的十二%。
日前美國再次祭出類似政策,只是對象轉為中國。美國國會通過《晶片法案》,將提撥三九○億美元補助業者在美國擴產半導體,包括台積電、英特爾與其他業者的投資案都適用,並禁止受補貼的業者在中國擴產。
會有這項法案,主要是兩岸情勢加劇,以及中國威脅將以武力奪取台灣,或至少拿下台積電;再者,是中國業界龍頭中芯國際成功跨入七奈米先進製程的傳言。
中國侵略台灣的風險一直都在,但危機並非迫在眉睫;而中芯跨入先進製程並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