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一家企業的估值完成,不意外地,焦點全在財報上的最後一行—你為企業及其股份(如果是上市公司)所估的數字。
當你是該公司的投資人,則應看出估值的輸出內容中含有重要資訊,因其所傳達的不光是完整的估值,可能還會透露你該持續追蹤什麼:
• 成長率、再投資和投資品質:我在本書前面介紹過「估值鐵三角」,指成長率、再投資和風險之間的平衡,造就了前後一致的估值。要檢查一致性,有個簡單方法是把你正在估算的企業,其高成長階段的營業利益數字加總起來,除以你所估算的同一時期再投資數字。
資本邊際回報率=營業利益數字/再投資
資本的邊際回報率可用來粗估企業的投資,在未來的優良程度。如果太高或太低,拿來跟該公司的資本成本、歷史資本回報率或產業平均值比較,就能做出判斷。這個數字,也是你必須重新審視你的成長率和再投資假設條件的警訊。
• 風險和資金的時間價值:將現金流量貼現的程序,是你為估值進行的調整,用以反映資金的時間價值(換言之,你當然寧願早一點、而不是晚一點取得現金流量),以及企業持續經營下的營運風險。要了解你的企業會因時間價值與風險產生多少不利影響,可以考慮加總名目現金流量(尚未貼現),比較這個數字和這些現金流量的當前價值。即便你很清楚資金的時間價值—這是財金課堂上最早介紹的基礎概念之一—你可能還是會很驚訝,現金流量在受到耽擱時會縮減多少價值,特別是在高風險或高通膨的情況下。
• 現金流量的價值:如果你擁有一家年輕、高成長的企業,你的早期現金流量可能為負,部分是因為初期獲利很低或者是負數;部分是為了實現高成長需要進行再投資。然而,這些負值的現金流量在捕捉稀釋的影響時(意指股票投資人的所有權將因未來股票的發行,造成股權被稀釋的問題)將扮演關鍵角色。由於這些未來發行的股份,是為了彌補負值的現金流量,因此你捕捉稀釋影響的方式,是把這些現金流量的當前價值納入合併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在DCF 估值法的計算中,你的股份不必因為未來發行的股份進行估值與調整,因為已經包含在你的估值裡了。
• 負值的股東權益價值:你的現金流量當前價值加總後,就是你營運資產的價值,而這個數字跟淨債務的數值相減,就是你的股東權益價值。可是萬一你所獲得的營運資產數值低於淨債務呢?股東權益價值可以是負數嗎?答案是可以,以及不可以。不可以,是因為市價不可以低於零;而可以,是因為有時企業即便處於這種不健全的狀態,但因為受到希望的鼓舞而繼續存在,認為只要好轉就能提升營運資產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權益價值帶有選擇權的特徵,所以投資人應該這樣看待這家公司。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為故事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