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的力量以指數速度擴張,決策上倚重數字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企業討論著運用大數據來建議該生產什麼產品、該賣給誰以及如何定價;投資人也變得更加數字導向,因為有一票投資人(量化交易人)完全信任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複雜工具。在本章,我會把重點放在數字如何吸引人的注意。
數字是精確的
在本書前面我提過一本書,叫做《魔球》,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美國職業棒球隊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棒球在美國是歷史悠久的運動,但諷刺的是,這項運動會產生一大堆和球員的相關統計數據,主要是被用來說故事,說球探如何看見年輕球員的前景、球隊經理在比賽時如何做出正確的情境對策,以及球員如何揮棒或投球。比恩用他對數字的信念,改革這項運動—他藉由球賽所產生的大量統計數據,來決定誰能進他的球隊、在球場上該怎麼打。他成功以極其有限的預算組建出一支世界級的球隊,不但讓自己成為明星經理人,也讓棒球界起而仿效。在許多方面,麥可.路易士濃縮了說故事和數字之間的張力,「示範了面對科學方法時,一個不重視科學的文化會如何回應,或無能回應」,來描述傳統棒球圈的人面對比恩的努力時的反應,以為數字立論。
數字除了代表理性,也因為比故事更精確而能夠深植人心。正因如此,比恩對棒球發起的革命才能廣為擴散。如今,由棒球統計學家和比恩的知識導師比爾.詹姆斯(Bill James)所命名的「棒球統計學」,也出現在其他運動領域,吸引許多運動經理和選手趨之若鶩。奈特.席佛(Nate Silver)是受過訓練的統計學家,他顛覆了政治權威產業,用數字來挑戰他認為傳統政治專家們所訴說的空洞故事。不意外地,最受數據革命顛覆的領域一直是商業,部分是因為有這麼多數據可供分析,部分則是因為數據運用得當的報酬很可觀。
在第2 章,我指出社群媒體已為說故事建立一個平台,但有趣的是,社群媒體也展示其實人們非常在意數字。我們以按讚數來衡量臉書貼文的內容,以回推數量來衡量推特發文的影響力;此外還有證據顯示,人們偶爾會修改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好吸引更多人注意。
數字是客觀的
我們就學時,都學過(並經常忘記)科學方法。最起碼照某間高中的說法,科學方法的本質是始於假設、進行實驗或蒐集數據,然後根據數據同意或推翻假設。這說法中隱含的訊息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是不帶偏見的,而負責解惑的是數據。
在第2 章,當我們檢視說故事的危害,我提到偏誤會滲透進故事,而聽者很難在故事的世界裡反擊。人們對數字這麼著迷,就是因為不管有沒有道理,數字都給人一種公正無私的感覺。儘管這種假設並不正確,但正如下一節各位將看見的,無可否認的是,如果有人在提案時大幅倚重數據而非故事,儘管聽眾會較少產生共鳴,但還是有較高機率認為提案人是更客觀的。
數字意味著掌控感
在童書《小王子》(The Petit Prince)裡,小王子造訪一顆小行星,遇見一個數星星的人,有趣的是這個人認為只要全數一遍,他就能擁有這些星星。這個童話故事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是因為許多人覺得只要衡量尺寸、編上號碼,就能讓他們更有掌控感。因此,即便溫度計只能顯示你發燒了,血壓計只能讀出你測量時的血壓,但兩者都能給你更加掌控自身健康的感覺。
在商業世界裡,「你無法衡量,就無法管理」成為一句箴言。這句話聽在某些旨在打造、滿足並支持衡量工具的企業耳裡,相當悅耳動聽。在某些事業領域,若能更精準地衡量產出和進展,將能帶來大幅進步。在管控庫存時,能即時追蹤庫存裡每個品項還有多少數量,能讓企業減少庫存的同時,又即時滿足顧客需求。然而,在許多產業裡,箴言卻被調整成:「你能衡量,就代表已經管理」,換言之,許多企業似乎是用更多數字,取代嚴謹的分析。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為故事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