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於上周訪台,讓中國與美國關係更加雪上加霜,也讓中國啟動農產品、天然砂等多項台灣產品禁令。許多人擔心若中國進一步擴大禁令範圍或力道,科技業可能首當其衝,然而美系外資分析,相較起科技業,物流與貨運業可能受更大衝擊。
一家美系外資發布最新報告,針對中美兩強的角力進行分析指出:「由於這是兩大強權的抗爭,在現階段想準確預測後續發展的難度高,但較可確定的是在10月,中國舉行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前,以及在11月美國舉行期中選舉前,情況都可能進一步惡化」。
1995年台海關係緊張 金融市場嚇跌、實質經濟有撐
事實上,台灣、美國與中國的三角關係,在1995年也曾經引起台海緊張。回顧1995~1996年台海緊張的過往,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包括:新台幣曾在兩個月內貶值7%;在1995年7月到1996年3月期間,新台幣貶值18%;台股曾在也在兩個月內走跌15%。
不過,對實質經濟的影響有限,1995年與199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分別有6.5%與6.2%,相較起前5年的年增率7.3%只低一點;台灣出口在1995年與1996年分別年增20.2%與3.7%,與前五年的成長數據平均7.3%相比也是還在可接受範圍。
對於近期中國對台灣祭出禁令將如何影響台灣經濟,該外資分析主要可能造成衝擊的包括科技產業與物流航運業,不過科技產業因為中國與台灣比較是相互依賴的關係,若傷到台灣也勢必會傷到自己,因此評估中國對科技業祭出制裁會特別小心。
中國對台祭出制裁有多大影響?外資分析關鍵五數據
關於中國與台灣的貿易關係,有幾項值得留意的數據。首先,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比例大約占整體出口的42%,貢獻台灣GDP大約有七成,因此後續中國是否有進一步的動作,值得民眾留意。
第二,如果軍演的時間拉長或變成往後的常態,該外資示警:「可能影響全球物流與貨運,一是運貨時間要拉長,二是運費將提升」。因為從北亞出口到歐美與其它地區的產品,有許多都要經過台灣海峽;根據彭博報導,今年1月到7月有48%的貨櫃船行經台灣海峽。
第三,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商品有七成是電子相關商品。這個數字可能讓許多人直覺性判斷,若中國對台灣科技業出手,恐怕會讓台灣經濟受傷慘重,但美系外資認為中國也不是全無顧慮,「一旦對台灣科技產品祭出制裁,雙方都會受害」,因為不管事中國當地市場或是中國出口市場,事實上也高度仰賴從台灣出口的電子商品,因此預估,中國不會輕易對台灣科技業下手。
第四,目前中國已經宣布對台灣部分農產品與天然砂的禁令,但兩項禁令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以2021年的數據來看,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占比其實只有不到1%。此外,根據台灣當局的說法,台灣天然砂多數來自本土,且從數據來看,台灣從中國進口天然砂的數量的確在近年大幅降低。
最後,另一個兩岸交流較頻繁的產業為觀光業,過去中國觀光客來台數量曾經一度大增,由2008年僅12%的占比提高到2015年40%的高峰,當時旅遊相關的服務業占台灣GDP曾一度提高到2.7%。不過,自民進黨於2016年執政後,中國觀光客數量就開始降低,到2019年中國觀光客占比跌到約22.6%,在疫情爆發後,數字更在2020年跌到7.8%。
就因為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占比已較過往少,因此該外資評估,就算兩岸關係惡化影響中國觀光客訪台數量,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大概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