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通膨,使金融市場震盪不斷,投資人心情七上八下,就怕通膨難馴,甚至出現停滯性通膨,讓錯綜複雜的經濟情勢,更加難解。
為了抑制通膨,美國聯準會(Fed)上周於台灣時間7月28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雖符合市場預期,但似乎與6月份,Fed部分鷹派理事,主張升息4碼的立場,有所落差。
對此,國票金控(2889)董事長魏啟林表示,Fed於7月升息3碼,連先前主張升息4碼的鷹派理事們,都沒有異議,為什麼?「因為考慮到,可能美國的經濟衰退,會比預期提早。」
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今年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值,為負成長0.9%,連續2季呈現衰退(第1季GDP終值為負成長1.6%)。魏啟林直言,這種情形,已讓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定義。
不過,魏啟林強調,美國經濟是否正式進入衰退,須由該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經濟學家小組,綜合GDP、非農就業、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消費信心、產能利用率等多項數據,才能斷言。
美國2021年第1、2、4季GDP成長率終值,皆高於6%,僅第3季為2.3%。魏啟林估計,由於去年基期較低,今年第3季,美國經濟可望出現正成長,「但第4季,可能又是個挑戰了。」
▲美國各季GDP表現。(圖:翻攝自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官網)
美國經濟成長開始減速 僅靠升息恐難壓制通膨率
「我個人的估算是,美國經濟現在大概是『減速』。但是不是衰退?如果有可能(衰退),大概是年底或明年春天。」魏啟林說。
魏啟林稱,經濟減速,應會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下降,「美國6月CPI增幅達9.1%,能不能下來?部分經濟學者認為,Fed用升息壓制CPI,是不正確的,因為問題在供給面,俄烏戰爭、新冠肺炎、中國清零政策,讓供給出不來,升息恐使投資減少,預期CPI可能會維持在5%、6%,或許1、2年,甚至3年。」
魏啟林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指出,IMF將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下修至3.2%、2023年下修至2.9%;美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為2.3%、明年僅1%。
值得注意的是,IMF這次不只下修全球、美國的經濟成長預測,包括歐元區、日本、中國,也都被下修。
▲IMF下修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圖:翻攝自IMF官網)
台灣今年GDP成長估可逾3% 下半年靠消費支撐
魏啟林說,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就是美國和中國,但,美國多數經濟學者,都有共識,就算這次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也只是「溫和調整」,而非1970、198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估計台灣今年仍可維持約3%的經濟成長。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7月最新預測,台灣2022全年GDP年增率為3.81%,較4月預測下修0.29個百分點。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2022上半年,台灣出口、投資表現較佳,但消費相對差;不過,預期下半年的消費力,將有所提升,可成為有力支撐,「所以我們下修(GDP預測值)的幅度,沒有其他機構那麼大。」
通膨疑慮未解、經濟成長趨緩 Fed何時停止升息沒人說得準
雖然GDP預測值下修幅度不大,但孫明德也提醒,就2022下半年經濟情勢而言,仍有4大不確定因素,值得留意。
首先,通膨疑慮還沒化解。俄烏戰爭若未平息,能源價格難下跌,加上俄羅斯以例行性維修為由,暫停北溪1號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 1)運作,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大漲,且德國萊茵河水位逼近歷史低點,影響其內陸運輸,「所以歐洲的能源問題,現在才正要開始。」孫明德說。
其次,美國、中國、歐洲經濟全數下修。孫明德指出,前述3大地區相加,約占全球GDP的3分之2,「世界先進經濟體、大型經濟體,(經濟成長)全部都往下,會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再者,是生產面的中斷。孫明德稱,中國解封之後,俄烏戰爭仍在持續,對歐洲物流交通造成影響,就像先前提到的,由於萊茵河水位下降,使德國內陸運輸中斷,「德國之前用天然氣,現在用煤炭,煤炭的運輸要靠船,萊茵河上都沒水了,怎麼去運輸那些煤炭?」
最後,是金融面的不確定因素。孫明德說,當前許多國家,都開始採取貨幣緊縮措施,除了Fed之外,歐洲央行也在7月21日宣布升息2碼,「也許大家覺得,美國經濟,現在看起來快不行了,Fed可能會提早結束升息;不過,Fed什麼時候停止升息?是今年底?還是明年初?現在沒人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