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2,200萬的斯里蘭卡,現在有近三成約630萬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兒?每天在加油站前大排長龍的民眾哀嘆生活過不下去,對當前亂局困惑不已,面對不確定的現在和未來,莫名的恐懼油然而生,對於治理不善的當權者憤恨不已,累積的不滿情緒終於爆發開發,沸騰的民怨在上周末將總統總理趕了下台。
斯里蘭卡曾是南亞的模範生,就在最近以前,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為3,850 美元,仍高於鄰近的印度、巴基斯坦或孟加拉。 即使在2019年這島國還有75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如今只剩不到20億美元。 曾被譽為「南亞新加坡」的斯里蘭卡,如今為何會淪落至國家衰敗的境地?
完美風暴肆虐 五大因素造成
斯里蘭卡實際上正遭到一場完美風暴的肆虐,各種不利因素紛至沓來,包括新冠疫情揹負債務沉重、持續失控的通膨、俄烏戰爭造成的糧食供應中斷、人謀不臧的失敗治理,以及中國「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
數字說明了斯國當前的慘狀,2000年斯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占GDP的39%,但到了2020年這項比例下降至20%。 幾十年來,斯里蘭卡一直面臨「雙赤字」(財政與經常帳)問題:進口一直高於出口,公共支出高於國庫收入,目前預算赤字占GDP高達13%。
新冠疫情使斯國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尤其是獲利豐厚的觀光業,財政短收加上坐吃山空,外匯存底的水位不斷向下探底。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所造成的糧食與能源供給中斷,導致食品汽油價格節節攀升,目前面臨57.4%的惡性通膨,三分之一家庭的下一餐沒有著落,每天忍受停電的痛苦,雪上加霜是,通膨率可能很快衝破70%。
四項錯誤政策 加速破產
過去20年來一系列減稅等政策錯誤、公共部門的臃腫和難以負擔的補貼,嚴重削弱了斯國的經濟與財政體質。除此之外,近來四項錯誤的政策加速了該國的破產,沒有金融機構願意展延該國信用,以進口最基本的藥品和燃料。
首先是,2019年11月的減稅造成經濟巨大損失,償債能力受到質疑,導致主權債信遭降評,很難透過發債在國際市場借錢。其次,政府堅持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在美元升值情況下,斯國勞工從海外匯回的款項比一年前少了52%,而且大約5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被浪費在捍衛盧比匯價上。
再者,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斯里蘭卡的債務仍可維持,但可倫坡當局決定不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重新談判,徒然喪失了債權人提供更慷慨債務重組的良機。最後,當局為節省外匯存底,在2021年以「進口替代」為名,全面禁止進口化學肥料,重創了茶葉和稻米等農作物的生產,政府被迫進口糧食以防大規模饑荒發生。
中看不中用的基建 成最後致命傷
但虛榮、昂貴且不具生產力的基建計畫,恐怕才是壓垮該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斯里蘭卡透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大量向北京借錢從事基礎建設,並以高利率向國際借款以支應這些計畫的利息,為外債危機埋下種子,斯國在上月宣布了主權債違約。
諷刺的是,多年來為斯國的基建計畫提供高息貸款的中國,在當前危機中一直保持沉默。甫宣布要下台的斯國總統拉賈帕克薩曾感嘆說,並未像以前那樣受到北京的關注。他還說,斯國無法從北京取得15億美元信貸額度,他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10億美元貸款以購買必需品的請求,也未獲回應。斯國別無選擇,只能以總理口中的「破產國」地位與IMF談判。
斯國的危機也顯示,中國的貸款不見得是基於經濟可行性,更多時候是基於為北京取得戰略優勢。例如,中國在2017年租用位於印度洋的漢班托塔港,作為斯國償還貸款的條件之一,但這港口的貿易很少,中國對其興趣應是未來擬作為軍事用途用。
▲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