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公司過去在世界曾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1980年代後期市占一度超過美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日本政府近期力拚重振半導體產業,包括讓台積電進駐設廠,以及與美國重啟合作生產2奈米晶片等,但日本大型半導體製造商包括東芝、Sony都警告,日本政府想重振晶片產業,但工程師人才卻短缺。而人才短缺的原因,則與被美國打壓,產業早已失去吸引力有關。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上個月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JEITA)上書日本經濟產業省,強調到2030年前的未來幾年,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和最大機會,至於產業的成敗關鍵,則取決於企業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人才。
日本半導體產業協會半導體委員會政策提案工作組負責人、東京理科大學教授若林秀樹(Hideki Wakabayashi)強調,其實日本最缺的是工程師。預估未來10年,日本8家大型生產商需招募約3.5萬名工程師,才能跟上政府投資的步伐。
若林秀樹分析日本半導體人才短缺原因,日本在與美國發生嚴重的貿易衝突後,雙方簽署對日本不利條件的《日美半導體協定》,日本在該產業的主導地位供手讓給亞洲其他國家包括台灣、南韓和大陸的公司,導致日本工程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被大量裁員,這就是日本缺乏經驗豐富資深工程師的背後關鍵。
報導指出,東芝、Sony和日本其他半導體公司,目前正與日本各地最好的科學系所合作,並為晶片研究和招募傾注更多投資資金。但招聘公司Recruit顧問Kazuma Inoue表示,找到人才很難,日本統計局數據顯示,在電子元件、設備和電路等領域,2010年25至44歲的員工人數有38萬人,但到2021年已減少至24萬人。
東芝電子零組件研發中心總經理Takashi Miyamori說:「大多學科學的日本人不一定對半導體感興趣,他們可能更喜歡IT(資訊科技)。」並警告全球都在搶最優秀的工程師,日本需要找到吸引人才、具有競爭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