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的創業風氣盛行,甚至政府提出「亞洲‧矽谷」願景,希望匯聚台灣新創量能,自然,「資金」顯然是成功關鍵因素之一。在美國矽谷新創公司的資金來源,其中有部分來自具有高知名度的巨星,究竟對於握有資金的天使投資人來說,如何研判一家新創是否值得投資?又如何知曉其未來有機會成功呢?Podcast《Today來讀冊》邀請《巨星天使投資人的誕生》書籍推薦人、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分享親身經歷,揭開此產業的神秘面紗。
所謂創投,就是一連串的資金募集過程,從天使輪開始,進入種子輪,而後分為A、B、C、D、E輪,而「天使投資人,我稱他為第一張支票!」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Matt)簡潔有力的解釋。身為早期投資者的Matt觀察,成功的投資者通常自己也曾創業,因此更能懂得創意者所需要的資源與付出,了解如何在風險與機會之間找到可投資的好點子,鼓勵創業家勇於冒險與實現想法。
Matt以自己為例,2014年成立心元資本之前,他曾創立6家公司,其中包括分別在中國、香港上市的91APP、天鴿互動直播平台。其實早在2005年,他就與大學同學、學弟開始共同研發91APP,中間經歷兩次失敗,因為社交媒體需要大量資本,但台灣創業風氣約自2010年才慢慢形成,所以在找不到資金,同時沒有合適商業模式與用戶成長速度不夠快的因素下,第二次嘗試告終。
直到2008年蘋果推出iPhone,智慧型手機帶來的Apple store生態系統與用戶體驗,他認為可以帶來「很有趣的一些事情」,所以又再度投入,最後才成功上市。
他回顧統整自己的創業歷程,認為有一個共通點:挑對市場,但是錯的點子。中間也並沒有做太多聰明的決定,只是用很有效率的方式不斷試錯,所以最後找到讓市場認同的「引爆點(Tipping points)」,因此成功的早期投資人,多是因為自己走過從全無到爆發成長的階段。Matt甚至笑稱,以他是早期投資階段而言,他的策略是「從不考慮風險,我看的是機會!」因為創業家彼時可能連產品都沒有,只有想法與概念,因此他更在意投資後,創業者能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不論是創業或成為投資者,Matt熱情的核心都圍繞在「解決問題」上,他認為自己強烈的好奇心是一種天賦,對於生活中每個細節都有許多想法,例如燈能不能更亮一點?水壺的設計能不能更好拿?從中看到許多問題亟待被解決,也就等同機會來敲門,能夠去進行嘗試。他指出,當經驗慢慢豐富後,會了解要達到目的路徑有很多,只是什麼方式更有效率;萬一沒有也無妨,因為有可能現在做的事,是為下一個巨大事情進行準備。
這樣的思維邏輯,來自他在美國矽谷學到的文化。他回憶,自己曾問其他投資人如何看待失敗?這些投資人回答,他們創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運氣,同時也依靠創投的生態系統,因此當事業有成後,自覺也背負讓更多人有機會去嘗試的使命,即使投資失敗,也會成為下一個人的養分。這種開放容許試錯的文化,會讓人願意多想一步,引發創新能量。
同時,Matt也重視並鼓勵創業者思考:「你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人真心要解決自己所在意的問題,由內而外散發的熱情與領導特質,會吸引各路好手加入,只有在同一個問題領域上待得夠久,才有機會找到引爆點,成為下一個成功的創業家,進而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天使投資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巨星天使投資人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