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2022-06-22 10:26

台灣新創者進軍美國,應把事業與家庭都帶來美國,展現在當地長久工作與生活的決心;如此一來,客戶、同事與投資人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把你當成有機會合作的夥伴。

最近國際旅遊逐漸解封,許多台灣團隊赴美參加展會,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美國開拓市場。這個問題,也是我三年前決定到矽谷探訪的主因。

 

很幸運地我抵達矽谷的第一個月,就遇到兩位知名加速器的朋友,邀請我擔任導師,並參與社群活動,我才逐步建立在地連結。但即使人親土親,除非有生意往來,而且你展現在美國長久工作與生活的決心,投資人或潛在客戶,才可能把你當成有機會合作的夥伴。

 

到美國建立合作關係為何這麼困難?除了因為美國市場龐大而複雜,更重要的是能克服語言及文化的差距。即使矽谷已是充滿多元文化、多國移民的獨特區域,但勇於介紹自己、認識別人,並在適應美國環境的同時,還要能展現身為台灣人的優勢與強項,邀請有互補性特色的工作夥伴與顧問,加入你的團隊,你才有機會在美國進入市場。

 

這些問題總讓我不免好奇,難道我們的上一代,或長我們五歲以上、在美國發展的科技業前輩或創業者,當年不曾遇到嗎?

 

身為從中國移民台灣的後代,我們明明流著勇於移動、橫跨大陸的血液,卻在二十世紀末台灣經濟起飛後,被馴化為不願出海的小國島民。再加上千禧年之後,中國經濟高速起飛,多數人把中國當成語言相同的巨大市場,與美國市場漸行漸遠。我的同溫層裡幾乎只有中國經歷、沒有美國經驗。

 

生長在台北的我,即使因為創業與投資工作,拜訪許多國家,但直到我想通自己其實一直活在舒適圈,才決心到美國一闖。相較於生長於彰化鄉間、以台語為母語的我父親,成年後在台北的學術圈工作,生活環境與社交圈的巨大差異,根本已如同島內移民一般,但我直到年過四十才想通這件事。

 

除了改變心態,新創落地美國,最重要的就是執行長必須常駐,不能找人派駐,因為每一位客戶與投資人,都會希望與你直接互動並做出決定。市場動態與客戶需要,也因為你在現場,才能親身感受、加速決策。

 

你若要進軍美國,唯有把事業與家庭都帶來美國,客戶、同事、投資人,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沒有決心、沒有行動的創業者,在美國市場就不會有機會成功。

(本專欄由鄭博仁、詹益鑑、許毓仁、林家振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2022-05-25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2022-04-27

加速器原來難產獨角獸
加速器原來難產獨角獸

2022-03-23

為何台灣難以生出獨角獸?
為何台灣難以生出獨角獸?

2022-02-23

Omicron的危機與轉機
Omicron的危機與轉機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