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歐盟一紙《永續金融揭露規範》新規,正式吹響了反「漂綠」的號角。
近500天後的現在,這場「ESG打假之戰」,又上演更鋪天蓋地的第二幕。
隨著全球一個又一個雷厲風行的圍剿案例曝光,假面ESG正因此一一現形!
全球圍剿「假面ESG」!
去年3月10日,歐盟推出一紙《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新法規,正式吹響了風起雲湧的打「漂綠」(Greenwashing)號角,《今周刊》曾以封面故事規格報導這場「ESG打假之戰」。
現在,這場「ESG打假之戰」正上演著更加鋪天蓋地、雷厲風行的第二幕。
在台灣,金管會今年1月發布「ESG相關主題境外基金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對標榜ESG的境外基金要求「名實相副」,且持有ESG相關標的至少須達基金淨資產價值的6成以上,最好能達7成。
事實上,這已是金管會在過去1年內,針對「ESG基金正名」的第二次出手。去年7月,金管會也對境內基金發出通知,甚至主動要求「不夠ESG」的基金必須改名或加註警語。至今,已有7檔境內基金的名稱後方加註了「非ESG」的相關標示。
然而,相較於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台灣的監管,還算相對溫和。
▲點擊圖片放大
國際金融市場鳴槍!
晨星砍基金名單 德意志銀行被清門戶
在歐洲,手撕假面ESG的動作近來更是激進猛烈,先有基金評鑑機構晨星(Morningstar)主動出擊,今年2月大動作宣布緊縮自家分類系統中,對於ESG基金的認定標準,其結果,是一口氣把超過1千2百檔、資產管理總值1.4兆美元的基金「除名」。
依據晨星去年11月的報告,光是去年6到9月,歐洲地區的永續基金總數就暴增65%,來到6147檔,管理的資產總值達3.4兆美元;經過調整後,不僅其中的兩成基金被晨星摘掉「永續」標籤,管理的資產總值也從3.4兆美元減為2.03兆美元。
「這代表愈來愈多ESG基金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別人來檢視時,禁不起考驗。」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觀察。
接著是5月31日,一則「金融機構首度因為漂綠嫌疑遭到突襲搜索」的新聞驚爆市場,德意志銀行旗下資產管理子公司DWS因涉嫌漂綠,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辦事處遭警方搜查;隔日,DWS首席執行長Asoka Woehrmann辭職下台。
此樁事件據稱肇因於DWS前永續長的檢舉爆料,指該公司對外宣稱已將ESG概念「整合」至投資策略,「但這樣的整合並無實質意義。」然而,國內業者觀察,「看起來,DWS並非沒有做到ESG投資,只是進度可能落後於對外宣稱的程度。」換言之,德國監理機關的「ESG打假」之手,是連「話講得太快」都要打!
不只德國,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也出手,該機構在4月間警告將對滙豐銀行提出訴訟,原因竟是認為,滙豐銀行在兩款形象廣告中大力宣傳「種樹減碳成果」,對該行持續放款給碳排大戶的現狀,卻隻字未提……。
作為ESG投資浪潮的發源地,歐洲「打漂綠」大旗愈揮愈猛或許並不令人意外,但有另外一個關於打漂綠的「第一次」,卻是被大西洋另一端的資本主義帝國拿下。5月23日,美國華爾街傳來消息,史上第一次,有金融機構因為「假ESG」遭到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