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中國政府陸續實施多項刺激政策,但市場認為只要「動態清零」政策未變,經濟成長恐持續受到壓抑⋯⋯。
實施封城逾兩個月的上海,不僅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擺,製造業出口放緩,也頓失了經濟成長一大來源。包含台灣的華碩、廣達、仁寶在內等多數工廠產線暫停,四月營收呈現兩位數衰退的慘況,連帶使原先低迷的陸股市場再下挫,累計至今年四月,北向資金淨流出超過一八○億人民幣。四月二十六日,上證A股見到今年最低二八八六.四三點,自今年起下跌逾二六%,表現相當低迷。
值得慶幸的是,近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也有所緩解。根據瑞銀「中國工業和投資指數」報告顯示,四月跌幅為負二一%,五月跌幅限縮至負十五%。此指數能反映卡車貨運量、鋼鐵產量、港口貨物輸送量、房地產銷與汽車銷售等領域的增長變化。對此,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因五月起行動受限的城市減少,陸運載貨量與港口貨物吞吐量好轉,改善了對運輸與物流的衝擊。
最糟情況已過 Q3有望反彈
此外,上海自六月一日起也宣布解封,各大城市的供應鏈產能逐漸恢復。但在疫情尚未明朗,中國政府又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情況下,儘管A股市場本益比來到十六倍的相對低檔,投資人仍不免想問:現在是布局陸股的好時機嗎?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給了肯定的答案。
「供應鏈復甦依然緩慢⋯⋯,但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過去!」這是邢自強於今年五月三十日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年中展望會議」中,為中國經濟復甦格局立下的一個注解。
邢自強指出,隨著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逐步提高,疫苗覆蓋率可望達到八○%至八五%,五月起受到封控的城市已減少,但因供應鏈中斷、陸上貨運等問題僅些微改善,預估今年景氣回升力度緩慢、震盪,要重現二○二○年「V型反轉」的格局,可能性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