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一時,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機制,如今出現大崩盤,拖累比特幣等大型加密貨幣也隨之重挫。當穩定幣都不穩定,加密貨幣還可以投資嗎?
台灣的銀行不算多,多的是金融法規。若銀行可自由發展利基型服務與商品,對銀行、消費者與稅收都有好處,但銀行被規定只能提供類似的服務與商品,因此拚命在價格上競爭。當然,適當的監理對金融市場至關重要,近來全球加密貨幣亂象就是最佳例證。
隨著Terra崩盤,加密貨幣泡沫也跟著破滅。或許「崩盤」不太精準,「蒸發」可能更恰當──短短幾天幾乎跌了一○○%,三百億美元化為烏有。儘管多數加密貨幣都大跌,比特幣自去年高點下跌逾五成,但其他加密貨幣並未出現恐慌性殺盤。
Terra是所謂的穩定幣,有法定貨幣作為擔保(Terra為美元)。穩定幣以較繁瑣的方式,讓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型工具,而不像比特幣等只能進行簡單的交易資產。在許多方面,Terra做得不錯,比如它是首批實施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而非工時證明(proof of work)交易驗證流程的加密貨幣之一。當要驗證比特幣交易時,要比其他人更快找出高度複雜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專業礦工會使用上百台電腦全天候運算。
而權益證明系統中,驗證人(validator,類似於礦工)須事先購買一定數量的加密貨幣,買得愈多、持有時間愈長,就愈有可能被選為交易驗證人並得到獎勵,這有助於解決比特幣等以工時證明系統耗費大量能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