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連續十九年進行「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終於在這一年,我們等到了第一次的台廠稱冠。
攤開過去資料,從調查初期由匯豐控股制霸,而後是近乎10年由中國石油、中國工商銀行穩居前二,直至2017年後,騰訊與阿里巴巴兩大互聯網巨頭連續5年霸占排行冠亞……。
19年來,像是經歷了幾度改朝換代,以此而言,2022年當護國神山台積電登上榜首,也就具有相當程度的時代意義了。本期封面故事,我們以這份調查為基底,報導一個關於兩岸三地產業、經濟的可能轉折。
護國神山登頂值得喝采,稍稍美中不足者,在於一年來的市值變動實呈衰退,登頂最後一哩多少得歸功騰訊、阿里兩巨頭的市值猛跌,這就帶出了某些轉折意義:過去一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堪稱是以近代罕見的力度,試圖「捏」出一個新中國。
對互聯網經濟的連番重手、對補教業的一夕轟炸、對房企的狠擠泡沫,出發點或許有理,手段之猛卻似失控的捏麵人師傅。一整年來,中國產業有不合理的絕殺,也有違反物理原則的瞬間崛起,前年底習近平端出「雙碳政策」,接續一年的中國新能源產業就是風風火火……。這些,都躍然於千大排行之中。
只是當產業命運完全緊貼領導者的喜怒哀樂,經濟活力所仰賴的市場機制與動物本能,難保不會漸凍失靈,套用受訪者的一句,中國或已走在一套「悲傷的故事」情節裡。
採訪過程中,又發生了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被離職」事件,部分邀約中的受訪者坦言短期內恐難再發評論,這,自然也是掌控之手的另一種「捏擠」,關於中國社會活力的另一種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