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持續超過一個月,戰情持續膠著,國際原油價格巨幅震盪,戰事爆發以來,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最高每桶達139.13美元,創2008年7月後最高點,最低回檔至96.93美元,至4月5日仍維持在每桶106.64美元,高於戰事爆發前的每桶96.84美元。
CRB指數最高達309.12點,創2014年6月以後最高點,至4月5日仍維持在298.15點,高於戰事爆發前的268.32點。
從國際能源價格3月初以來漲勢未歇,可以預期3月的全球通膨數據極可能維持攀高趨勢,代表惡性通貨膨脹將持續壓縮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消費者在原有名目所得之下,足以購買的財貨商品數量勢必被迫減少或延後,慢慢形成終端消費市場總額需求弱化環境,埋下未來經濟萎縮甚至衰退的引信。
圖一、油價仍高於俄烏戰事爆發前的水準
——北海布蘭特原油月K線
繼3月調高聯邦基金利率一碼後,聯準會內部多位鷹派決策官員近期對外釋出將建議5月開始縮表,顯示聯準會對目前物價情勢相當憂心。然而,急速貨幣緊縮政策是否足以迅速穩定物價情勢?以目前的全球總體政經環境,恐怕難如聯準會官員所願。
依經濟學理,聯準會透過調升聯邦基金利率,傳遞貨幣緊縮訊息,拉高各種期限的市場利率,理論上可以減弱投資及消費誘因,進而讓市場過高的總額需求降低,達到穩定物價效果。
然而,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總體經濟透過新科技運作減緩疫情對經濟活動的衝擊,逐步走上復甦之途,終端消費市場不減反增,但疫情阻斷原有生產及運輸供應鏈,造成終端商品總額供給不足情況越來越嚴重,運輸成本高漲、生產零組件斷鏈,加上大宗商品原物料價格持續攀高,終於導致生產者無法吸納高漲的生產成本,調漲終端消費者物價。
供給面短缺的物價上漲 無法透過調升利率壓抑
2021年第二季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由低檔區快速站上聯準會2%的目標區底線,且就此一去不回。物價情勢持續攀高除因全球總體經濟處於擴張復甦狀態,更重要原因為總額供給面的短缺,而起因於供給面短缺造成的均衡物價上漲恐怕並非聯準會透過調升利率可以達到壓抑物價的明顯效果。
惡性通膨環境,加上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推高美國各年期公債殖利率。代表無風險利率指標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2月底的1.83%上升至4月5日的2.54%,直接造成美國股市,尤其是科技類股股價的大幅向下修正。
然而,因債市投資者預期總體經濟展望並未轉為樂觀,長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幅度遠低於短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幅度,顯示惡性通膨加上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造成短年期公債殖利率快速上升,債券殖利率曲線逆斜率的型態已成常態。
長、短期公債殖利率利差轉為負數,代表金融體系將無法獲取透過吸收短期資金賺取從事長年期投融資的利差,金融體系創造貨幣乘數效用減弱,不利經濟活動正常擴張。
圖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
圖三、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日期:2022/4/6)
美國製造業ISM採購經理人指數3月自2月的58.6下降至57.1,創2020年9月後最低點,雖連續22個月在代表景氣擴張的50以上,顯示美國製造業景氣雖仍處於擴張狀態,但是擴張力道自2021年第二季開始,正逐季轉弱之中。
圖四、美國製造業ISM採購經理人指數
美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SM)3月自2月的56.5(創2021年2月以後最低點)小幅上升至58.3,經濟景氣自2021年底以來出現降溫的趨勢尚未改變。
但連續第22個月高於代表景氣擴張臨界點50,顯示整體GDP比重超過八成的服務,仍在擴張軌道,但非製造業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SM)近期持續出現降溫徵兆,顯示美國總體經濟擴張力道轉弱危機持續存在,值得高度警戒。
圖五、美國非製造業ISM採購經理人指數
圖六、道瓊指數月K線與ISM採購經理人指數對照圖
3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43.1萬人,略低於預期但仍表現亮眼,2月數據較上個月公告的67.8萬人增加7.2萬到75萬人,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復甦不受疫情衝擊,表現亮眼。
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好轉 但耐久財訂單出現走弱徵兆
3月失業率從2月的3.8%下降至3.6%。過去23個月新增非農業就業人口合計為2,046.3萬人,為2020年3月、4月的減少人數合計數2236.2萬人的91.5%,已達疫情爆發前的就業水準。
武漢肺炎爆發前的2020年2月失業率為3.5%的50年最低點,3月失業率3.6%,較2月的3.8%降低,續創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最低點,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好轉之中。
在就業市場維持穩健復甦,支撐消費市場景氣暫時不墜,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逼近四十年高點之下,加上俄、烏戰事擴大,推高全球能源價格,惡性通膨壓力快速提高,耐久財訂單已出現走弱徵兆。
聯準會2月利率決策會議升息一碼,10年期公債殖利率4月上旬最高攀至2.5674%,創2019年4月以後最高點,但隨著俄、烏戰事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恐威脅總體經濟的穩定復甦軌道,加上惡性通膨壓力有增無減,是否將使高就業水準下的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遭到侵蝕,導致整體消費市場轉弱,最終反噬就業市場,值得後續嚴密追蹤。
從美國近期重要的總體經濟指標,顯示就業市場景氣仍維持良好的復甦狀態,支撐整體消費市場暫時不墜,但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創2011年9月以後最低點,顯示美國一般成年民眾對未來添購耐久財的態度越來越謹慎保守。
在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位居高檔之下,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降低,最終恐怕將反映在消費力量的減弱。ISM採購經理人指數轉弱徵兆持續之中,亦應列入高度關注與警戒。
總體政經環境現況不利美國股、債權資產投資,台股勢必因此承受壓力,投資者宜提高投資風險意識,保留較高的現金部位。(作者為鉅豐財經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