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減資引起市場雜音,歸根究柢,大家擔心的是貨櫃航運股是否能繼續一帆風順。
減資其實是中性的,終究要回歸到企業競爭力與產業前景,若前途無量,怎樣都會受到青睞。
3月15日,貨櫃三雄中的老大長榮海運宣布今年的股利政策,去年全年淨利高達2390.1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45.57元的長榮海運,在千呼萬喚中宣布今年每股配息18元,更加令市場震驚的是,長榮宣布減資六成,股本將從529.08億元減為211.64億元。
長榮公司的股利政策,相較於陽明每股配20元現金,萬海每股配10.5元現金、1.5元股票,也算是十分優渥的股利,但是16日市場出現負評,股價殺到幾乎跌停,而且減資前後,長榮的股價從171元急殺到132.5元,長榮的股價大跌,也把陽明、萬海都拉下去。
市場對長榮減資充滿雜音,有的認為長榮面對景氣大好,現在應擴張船舶噸位數,把資金拿去擴張本業,而不是把營運資金退還給股東,也有人批評長榮公司派此舉是為了退還6元的股利不用繳稅,是大股東為了節稅,便宜行事。也有人認為長榮這兩年獲利大好,帳上現金豐沛,去年長榮的2390億元淨利,使得帳上現金部位從440.96億拉高到1077.92億元,如果再把攤銷後成本衡量的金融資產865.39億元加進去,長榮準現金近2千億元,長榮只要把EPS的5成拿出來配息,如果配23元或24元現金,可能贏得市場更多的掌聲。
長榮的減資不但沒有得到掌聲,反而出現雜音,期間發生長榮大房、二房之爭,由長子張國華、老臣柯麗卿掌握的長榮國際,被大房老二、老三,夥同二房張國煒的母親,在張榮發女婿鄭深池操盤下奪下過半席次,眼看著長榮集團版圖可能出現大變化,張國華穩穩掌握的經營權面臨巨大考驗與壓力,家族家變也給長榮海運添加了很大的變數,到底減資是利多還是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