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名將風雲  縱橫數十載 點石成金也看台股風華 細數那些喊水會結凍的 外資分析師們

名將風雲  縱橫數十載  點石成金也看台股風華  細數那些喊水會結凍的 外資分析師們

2022-03-30 13:07

江山代有才人出,是外資圈明星分析師的真實寫照,尤其產業變動快速,長江後浪推前浪更是殘酷的事實,那些年,喊進喊出、喊水會結凍的天王們,如今安在?

近三十年來,台股史可以說是一部外資史,而主導這部歷史走勢的,無疑是市場熟悉、紅遍大街小巷、喊水會結凍的王牌外資券商分析師。

 

外資分析師

▲點擊圖片放大

 

草創期:歐系銀行拓墾

主管機關也還不懂外資

 

要先釐清的是,為何會有「外資券商分析師」這個角色?那是因為來自全球的國際機構投資人,若想買賣某國股市的股票,考量到成本問題,需要在該國設點的外資券商分析師提供深入的產業與個股訊息與投資建議,作為他(她)們買賣股票的參考,也就是說,外資券商分析師是國際機構投資人的「眼線」。

 

台股自一九九三年開放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正式開啟「外資時代」。到了一九九五年,MSCI(明晟,當時叫作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正式納入台股權重,進一步擴大外資台股動能。隨著國際機構投資人需求增加,最早在台灣有駐點的歐洲銀行,便陸續開始設立證券部門,如東方匯理、霸菱、荷銀、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瑞銀華寶證券等,並大量起用在台外國人開展台灣業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方匯理證券的應志昂(John Eagle),與霸菱證券的谷月涵(Peter Kurz)。

 

谷月涵之所以被尊稱為「台灣先生」(Mr. Taiwan),就是將美國華爾街已行之數十年的專業產業研究模式帶進台股,並在台灣培養出眾多分析師,其後在各大外資券商開枝散葉。谷月涵曾說:「一開始,只要客戶有興趣的公司都要去拜訪,然後寫成報告,有趣的是,大家也不懂什麼是外資,只要報告對股價造成波動,就會被主管機關請去喝咖啡。」

 

「長官還會問『你的會員人數有多少?』(分析師職位掛在公司投顧部門,主管機關以為是市場常見的投顧老師)讓我啼笑皆非。」谷月涵說;可見連當時台灣主管機關都搞不懂什麼是「外資」。

 

起飛期:美系銀行跟進

培育本土人才組超強團隊

 

除了應志昂與谷月涵等知名老外,不能不提到二○○○年左右紅透半天邊的外資天后、待過荷銀與瑞銀華寶證券的蘇豔雪(Sharon Su)。蘇豔雪主攻科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與現在台股市場「台積電說了算」、市場嚴重向半導體產業傾斜有所不同,在那個華碩主機板與雙A電腦(宏碁、華碩)主導科技股走勢的時代,蘇豔雪總是能將繁瑣的產業資訊轉換成對客戶有用的投資建議,堪稱是當時最有價值的研究報告之一。

 

這位天后分析師離開產業分析後,曾經進入華碩集團,擔任和碩投資長,深獲當時華碩執行長沈振來的賞識。她現在仍是友達與晶技的獨立董事。

 

有了歐系銀行的開疆闢土,嗅到台股商機無限的美系銀行,也隨之設立台股證券部門,如摩根士丹利、美林、高盛證券,以及後來由怡富證券更名而來的摩根大通證券,都是一九九五年後才陸續進入台灣市場,這段時間的代表人物是轉戰美林證券的谷月涵續紅,以及摩根士丹利證券開台元老何資文。

 

何畢業於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是大摩在台灣的第一批員工之一,也是當時外資圈少數沒喝過洋墨水的分析師,但也大約從此開始,外資開始落地本土化,許多土生土長、拿台灣學歷的台灣小孩,在外資圈發光發熱,甚至離開外資圈後,仍在台灣的投資市場發揮影響力,例如何資文現今仍是永豐金證券的獨立董事。

 

何資文把在外資所學全數奉獻給產業研究,加上樂於分享的個性,贏得後生晚輩的高度敬重,摩根士丹利證券研究團隊實力之所以長年雄霸外資圈,對台股一直有不小影響力,何資文功不可沒。

 

一九九○至二○○四年,是台灣科技產業開始站上世界舞台的關鍵時期,舉凡台積電、聯電、鴻海、廣達、華碩、宏碁、聯發科、台達電、宏達電等個股,都是國際機構投資人布局全球科技股的核心持股之一,因此,擁有一支堅強的科技產業研究團隊,是外資券商能否吸引國際機構投資人下單的關鍵因素。

 

隨著台股重要性增加,科技產業研究團隊分工愈顯細膩。一九九○年代「一人看所有產業」時代已結束,取而代之的現象是「抱團」組成超強團隊,而開展這項霸業的,就是當時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證券的印度籍天王夏鮑文(Bhavin Shah)。

 

當時常駐香港、已是亞太區主管(Regional Head)的夏鮑文,在外資圈擁有極高影響力,一九九八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證券在台設立後,隨即招兵買馬成立科技產業研究團隊,包括陸行之(Andrew Lu)、楊應超(Kirk Yang)、金文衡(Henry King)等,都在其麾下嶄露頭角,日後在各家外資券商發光,即使夏鮑文日後跳槽摩根大通證券協助建構科技產業研究團隊,影響力仍居高不下。

 

有了夏鮑文的成功例子,當時在台灣設點的外資券商,都會在以台灣為主的「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培養出至少兩位明星分析師,分別負責上游半導體與下游硬體製造產業,如摩根士丹利證券的何資文與呂智穎(Jasmine Lu)、所羅門美邦證券(花旗環球證券前身)的陸行之與楊應超、美商高盛證券的龍森(Jonathan Ross)與金文衡、美林證券的何浩銘(Dan Heyler)與曾省吾(Tony Tseng)、瑞銀華寶證券的董成康(William Dong)與蘇豔雪,而這些在當時確實喊水會結凍的天王級人物,可視為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前的台股外資聲量來源。

 

若論外資圈聲量,楊應超堪稱箇中佼佼者,在台灣出生長大、赴美國求學、之後定居香港,在鴻海快速崛起的二○○○年代,將自己與時任董事長的郭台銘進行連結,也為自己博得「最懂鴻海分析師」的美名。

 

此外,以外界較熟稔的陸行之為例,他是典型從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回台,先進入日盛證券研究部門累積基本功,在外資券商擴大徵人後順勢進入外資圈的個案。

 

認識陸行之的人說,他是天生當產業分析師的料,不但半導體產業訊息掌握迅速,就連個股合理股價的推測也相當準確、不躁進,客戶都期待他出的研究報告,才有當年陸行之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法說會上,對台積電製程一來一往精采犀利的對答,也就此奠定他在全球半導體研究產業難以超越的地位。

 

巔峰時期的陸行之,薪資加獎金應該遠超過一百萬美元,而當時能與陸行之並轡為外資圈第一高薪的,恐怕只有高盛證券的金文衡;這位以低調出名的王牌分析師,名氣或許不如陸行之高,但他早年在加入東方匯理證券之前,曾任職於國際數據資訊(IDC),在主機板出貨數據可視為電腦銷售榮枯指標的年代,金文衡在PC族群的影響力,無人能出其右。

 

可惜,二○一二年初,因高盛證券美國銷售員在電話裡對客戶天外飛來一筆、隨口說出的一句話,讓當時正在美國拜訪客戶的金文衡,被美國檢調單位要求留下來配合是否涉及內線交易的調查,時間長達近一年之久,儘管最後證明與他無關,也順利返回台灣,但因外資圈產業結構轉變,這位名震一時的王牌分析師從外資圈退休。據熟悉金文衡的人士表示,他目前低調地自行成立投資公司操盤。

 

事實上,除了美國與歐洲,日本也是外資券商來源之一,最知名的就是野村與大和證券,代表人物毫無疑問是陳慧明(Eric Chen)。與陸行之等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大多從研究台積電等晶圓代工產業起家不同的是,陳慧明是從IC設計產業研究開始,且因日系外資券商編制不大,他看的IC設計產業範圍橫跨美、歐、中、台,是少數可讓客戶將全球IC設計產業基本面問到飽的外資分析師

 

陸行之

重量級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如今轉戰中國的國金證券,但他即使在臉書發表對半導體的簡短看法,仍是全球半導體業矚目的重要觀點。(攝影/劉咸昌)

 

成熟期:更迭快速

外資金童光環不再

 

時序進入後金融海嘯的二○一○年代,以iPhone與iPad為首的蘋果產品逐漸成為台灣科技股重心,其中又以下游硬體製造產業變化最大,外資圈「PC分析師」與「手機分析師」重要性呈現黃金交叉,能夠精準掌握蘋果產品訊息的分析師,身價自然水漲船高。

 

這段時間的代表人物就是花旗環球證券的張凱偉(Kevin Chang)與麥格理資本證券的張博淇(Daniel Chang),聲勢能與陸行之平起平坐,不過「雙張」後來都因故被金管會懲戒,雙雙消失在投資市場。

 

「江山代有才人出」,這句話用在外資圈再適合也不過,尤其產業變動快速,長江後浪推前浪更是殘酷的事實,加上本土券商崛起,薪資、福利大幅拉近與外資之間的差距,如今外資圈已經無法用「高薪」形塑出「外資金童」的身價,過去喊水會結凍的外資券商分析師也陸續退休,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一記驚嘆號。

延伸閱讀
破天荒!長榮現金減資6元、配息18元,為何分析師說「公司很會」,直言真是高招
破天荒!長榮現金減資6元、配息18元,為何分析師說「公司很會」,直言真是高招

2022-03-15

外資陸股往下買到手軟,只能賣台股創帳面利潤!謝金河:分析師素質每況愈下,內資力量將超越他們
外資陸股往下買到手軟,只能賣台股創帳面利潤!謝金河:分析師素質每況愈下,內資力量將超越他們

2022-02-26

外資券商大裁員、撤出台灣只是冰山一角 問題出在這3點回不去了
外資券商大裁員、撤出台灣只是冰山一角 問題出在這3點回不去了

2019-07-09

外資分析師不藏私  楊應超4招投資秘訣大公開
外資分析師不藏私 楊應超4招投資秘訣大公開

2018-11-16

張凱偉衝過頭 誤踩紅線黯然離職
張凱偉衝過頭 誤踩紅線黯然離職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