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今年以來的大賣超是否真的把台股當提款機?
資深證券圈大老剖析,MSCI權重調整才是主因。
今年還未滿三個月,外資已經賣超台股超過四七五一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賣超金額四五四○億元;其中,台積電的外資賣超金額逾二三○○億元,占比接近一半。市場將矛頭指向了外資券商,因為就在外資報告不斷調高對台積電的目標價之際,每天白紙黑字揭露的外資法人進出金額,卻是連續賣超台積電;一邊喊多、一邊賣股,引來「外資大玩兩手策略」的質疑。
然而,一位在外資券商、本土券商打滾多年,至今仍深耕外資市場的資深證券圈大老,卻從專業角度提出了外資大賣台股的合理解釋,當然,其中也有值得警醒之處,以下是他的口述整理:
無論內資券商還是外資,多少都會有逾越道德分際的個案,但是這大多屬於個人行為,並非系統性的影響,尤其是對台積電這樣市值龐大、流動性高的公司,其實每個個案都難以撼動市場太大的影響。
A股入MSCI致排擠效應
台韓股市近兩年成難兄難弟
追根究柢,真正影響今年以來外資大賣超的原因,首先就是MSCI(明晟)指數將中國A股納入成分股。
MSCI自二○一八年六月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並持續調高中國在MSCI系列指數中的權重,從一開始的二.五%增加到二○%。中國權重調整的意義十分重大,台灣、中國以及韓國同樣屬於新興市場,並且占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經超過五○%,對一個指數來說,可以說占了相當大的比率。
這種情況之下,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因中國權重增加了,基金經理人勢必只能在產品組合內做調整,從其他新興市場挪移資金,填補中國市場。
隨著全球資金往中國市場移動,必然有資金被從其他新興市場挪出,台灣自然受到影響。但不只台灣被外資賣超,還有一個幾乎與台灣同步被大舉賣超的國家,那就是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