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衝突中,台灣學到的不是過度自信或樂觀看待中國可能的軍事入侵,而是要了解軍事衝突將會是彼此的災難,宜尋求化解兩岸緊張局勢,千萬別重蹈東歐的覆轍。
專制政體的作戰策略不如民主政體?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挫敗,或許是軍事準備不足所致,但是政治體制的差異也是重要關鍵。這對兩岸局勢有何意涵?
普丁原以為出兵數日,就可以讓烏克蘭政府垮台,因此當俄軍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時,後勤補給無法即時跟上。普丁還認為,多數烏克蘭人要嘛歡迎俄軍、要嘛畏懼俄軍。這是專制政體第一個敗筆:資訊偏誤。
很多人都知道,與普丁意見相左的人會遭注射致命的神經毒劑,所以根本不會有人挑戰他的看法。如果普丁認為,烏克蘭人民會慶祝俄羅斯解放其家園,在他的核心圈子裡,有誰敢不同意?這種資訊偏誤又被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所強化,只有配合領導人觀點的新聞才會播出。此外,資訊管制下,基層士兵不知道在烏克蘭要做什麼,以致困惑、士氣低迷。
第二個敗筆是,專制政體的領導人必須取得絕對控制權,以免遭到篡位;所有決策都牢牢掌握在「那個人」的手中,特別是軍事權力。然而,戰鬥是在千里之外進行,而非在總統府裡發生;複雜的作戰策略、後勤補給與戰術,無法單靠一個人完成。指揮系統反應遲鈍,迫使俄羅斯將領必須站到第一線,因而造成多位將領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