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得火熱,美國帶著歐盟與聯盟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全面制裁,並在聯合國發動強烈譴責,但是,印度,不只沒參加制裁,還在聯合國的各種譴責俄羅斯的提案中,連續四次投出棄權票。印度總理莫迪不是美國「印太戰略」最重要盟友?面對俄羅斯總統普丁侵略的戰火,莫迪為何如此沉默?
譴責俄羅斯案 連投四次棄權票
三月二日,聯合國召開會員大會,強烈譴責(Reprimand,特別指對當權者的懲戒) 普丁侵略烏克蘭的行動,要求俄國立即撤軍。這個譴責案獲得一四一國同意,投反對票公開支持普丁,除了俄羅斯自己,只有北韓、白俄羅斯、敘利亞、厄利垂亞,令人訝異的是,因為不願涉入紛爭而投出棄權票的三十五國,除了想當然耳的中國,還有印度。
印度不只在最重要的譴責案投出了棄權票,從二月底至今,印度連續在聯合國的各種針對烏克蘭危機的議案中,總共投出了四次棄權票。第一次是聯合國安理會的草案(遭到俄羅斯否決),接著在緊急召開會員國特別大會的程序案、然後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提案,連續四次關於烏克蘭危機的提案,印度全部投出棄權票。
印度駐聯合國大使提魯穆提(T. S. Tirumurti) 的發言清楚表達印度「中立」的立場,他強調印度正用盡所有方法,將困在烏克蘭的數千名印度學生與公民安全撤出,他也說印度「堅定相信,外交途徑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印度政府不想表態,將重點工作縮小至安全撤僑。
過去兩周,莫迪也都接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及普丁的電話。不過在官方新聞稿中,莫迪對兩邊都說同樣一套話:要求雙方立刻停止武力攻擊,回到和平對話,印度願意為雙方的外交談判提供努力。
美國當然清楚印度在烏克蘭危機上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在聯合國譴責案投票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打電話給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表達「集體意志」對抗軍事侵略的重要性,蘇傑生重複俄烏雙方應該回到外交談判桌,印度願意提供支持的官話。在與布林肯電話會議結束後,蘇傑生還發了推特,感謝美國國務卿的電話,但全世界都知道,面對烏克蘭危機,印度與美國的立場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