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第7天,《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才終於發表第一篇關於戰爭的評論,文章標題「普丁再次點燃暴政與自由民主間的衝突」和他擅長的國際金融分析,卻有些距離。或許面對紊亂不明的局勢,這位大師並不急著估算短期經貿衝擊,倒想花更多時間思考兩種極端意識形態對撞,對世界可能產生的長遠影響。
評論中,馬丁.沃夫不免俗地說明,西方國家祭出的制裁手段雖能重創俄羅斯經濟,但也將造成能源價格飆高、推升通膨等副作用;但隨即話鋒一轉,強調若西方世界與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中心的集團出現深刻且長期的分裂,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自然會因政治對立而降低。
「我們正處於一場新的意識形態衝突中……,在許多方面,這比冷戰更加危險。普丁擁有不受約束的專斷權力,只要他在克里姆林宮一天,世界就很危險。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的習近平是否也(和普丁)一樣……。」馬丁.沃夫的文字透露著憂慮。
習近平會是另一個普丁?
關於「習近平會不會是另一個普丁」這個大哉問,台灣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更關心。評論出刊兩天後,馬丁.沃夫接受《今周刊》越洋專訪時,對於這個問題,顯然已做過一番更深入的思考,卻依舊無法拋出肯定的答案。
「我不認為我能預測習近平的下一步,但考慮他正完全掌控中國,不需要參考任何人的意見,就和普丁在俄羅斯的情況相同……,他確實可能,認定和西方世界的關係橫豎沒有未來,而他又想成為世界上最強國家的領導者,進而嘗試挑戰或全面擊潰西方,因此支持俄羅斯,或冒險攻擊台灣。」馬丁.沃夫說。
但另一方面,馬丁.沃夫又認為,習近平同樣可能期望中國經濟維持穩定成長,基於這樣的期望,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並不符合中國最大利益;而對台灣發動任何侵略性手段,都可能讓中國付出更大的經濟成本,且讓歐洲世界認定中國是個不可信賴的強權,「如果他認為對台灣發動戰爭很瘋狂,就不會這麼做。」
儘管難以預測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究竟是會繼續當個負責任的國際成員,還是扮演挑戰一切國際規則的「專制暴政」角色,但馬丁.沃夫在3月2日的評論當中,斬釘截鐵地指出,當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讓俄羅斯遭國際鄙視以後,中國將成為左右全球經貿走向的關鍵。
「在這個全新的世界,中國的地位將是核心問題……,一旦中國選擇支持俄羅斯,歐美會被迫將戰略安全作為規畫經濟政策的首要考量。」馬丁.沃夫預測,如果中國決定與俄羅斯共組「威權主義新軸心」以對抗崇尚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全球經濟分化必將隨之而來。
但馬丁.沃夫在專訪當中,還是表露出對中國與習近平「維持理性」的深切期待。
「這真的只是我的猜測,我認為習近平的長期利益,是維持一個能讓中國經濟持續繁榮、與國際整合的世界,一個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合理可控的世界,一個他能不捲入不必要戰爭的世界……。在我看來,這顯然符合中國利益。」馬丁.沃夫稍作停頓,又補了一句:「但他是否這麼看?我不知道。」
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變了地緣政治格局,中國的下一步又難以被精準預測,同樣身處於潛在衝突熱點的台灣,能從這場危機中學得什麼教訓?
「別讓中國找到攻台藉口」
「首先,你需要與可以支持你的國家,建立最強大的聯盟;其次,很顯然地,你必須強化防禦能力;第三,不能讓中國找到攻擊你的藉口。」馬丁.沃夫點出了三項啟示,前兩者都非常淺顯易懂,唯獨第三項令人玩味。
「什麼叫不讓中國找到攻擊台灣的藉口?」記者進一步追問。
「你們應該比我更了解,台灣宣布獨立,對中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惡意行為,將構成中國動用武力侵略台灣的理由。但現在,中國可能甚至根本不需要任何藉口,就直接攻擊台灣。」馬丁.沃夫指出,「與此同時,我認為美國必須更清楚地表明捍衛台灣的意圖,減少模糊曖昧的程度。」
馬丁.沃夫分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烏克蘭加入與否一直抱持的曖昧態度,實質上鼓勵了普丁發動侵略戰爭。同樣地,隨著中國軍力日益強大,美國可能會愈來愈難兌現捍衛台灣的承諾,但至少在美國仍有能力保衛台灣的當下,如果美方願意「把話說得更清楚」,有益於讓中國「找不到藉口」侵略台灣。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絕不能被容忍,因為假使它成功,將威脅(信仰自由民主的)所有人。我們處在一個新的世界。我們必須理解這一點並採取相應的行動。」馬丁.沃夫在評論最末急切地呼籲,而在他眼中,必須採取相應行動的對象,當然包括台灣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