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無畏疫情衝擊,台灣經濟成長迎來多年未見的榮景,但就在GDP高度成長的背後,一種由「巨額貿易出超」所衍生的經濟病,也正加速扭曲台灣的經濟結構……。
六.四五%,這是行政院主計總處估算台灣二○二一年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一個改寫十一年新高的數字。
一一六一億美元,這是中央銀行在二月二十三日公布的二一年「經常帳順差」金額,一個歷史新高的數字。
經常帳的意義,幾乎等同進出口貿易順差。據中央銀行的數據,歷年商品貿易順差占經常帳比率最少也在七五%以上,於是數字說明,在嚴峻的新冠疫情底下,台灣的出口卻是火熱發燙,並且帶動整體經濟迅猛成長。但,你該高興嗎?
台灣長期以來的經濟病
外媒揭「出口依賴度」居冠 十多年後依然故我
四.四二%,是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二二年的GDP成長率,即使全球正籠罩在高通膨的陰影下,即使公布數字當天,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的驚天消息正在造成全球股匯巨震,但主計長朱澤民很有信心地說:「目前沒有保不保四的問題!」
然而,去年底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簡稱台經院)所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也在近日悄悄貼上了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官網的某處,其中一段值得警醒。
「在這次疫情當中,由於防疫措施帶動的遠距經濟需求,『意外』使得台灣資通訊產業鏈生產與出口大增⋯⋯。」報告並強調:「台灣在疫情期間,經濟能夠逆勢成長的直接因素,就是出口表現良好」、「但長期而言,依賴外部需求帶動的經濟成長較容易面臨大幅度的起伏。」
這樁研究案的名稱是「疫情時代下台灣經濟成長動能與因應韌性之研究」,由國發會在二○年底委託台經院進行;經過對於二○、二一年的經濟表現觀察後,在台經院的研究報告中似乎定調,前面那些華麗耀眼的經濟數字,卻是含有「意外」的成分,GDP高度成長的背後,藏著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出口的危機。
「出口成長、順差擴大,這些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依賴』出口。」對於台灣經常帳創下歷史新高的表現,中央銀行理事陳旭昇給了如此評價。比台經院的提醒更加直接,這位長期關注台灣貨幣政策、民生經濟的知名學者,面對耀眼的經常帳與出口數據,是站在一個警告、憂心的角度。
十一年新高的GDP成長率、歷史新高的出口、破紀錄的順差金額,對比於台經院的警告、經濟學者的憂慮,彼此落差之間所鋪陳的,是一個台灣長期以來的經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