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納州建廠進度延後了3~6個月,台積告知供應商把預定裝機時程從今年9月延後至明年2月或3月。
原因主要是美國勞動力短缺、美國本土疫情變化,加上需要申請多種建築執照的流程繁瑣。
若真如此,這可能打破了台積電向來引以為傲的精確擴產時程,也就是從新廠破土到投產大約兩年。
台積新廠從動工至裝機 大約12~15個月
日經報導,台積的亞利桑納新廠計畫是2020年5月宣布、2021年6月動工。
過去台積在台灣的新廠房,從動工到裝機大約是15個月,有時候是甚至縮短至12個月。
設備裝機是晶圓廠建廠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來投產時程的重要指標。根據業界人士的說法,在裝機後還需要一年調整,產線才能真正準備好投產。
台積:2024年投產時程不變
一位消息人士提到,台積電還是努力趕上進度,希望亞利桑納新廠今年就能開始裝機。
若觀察過去經驗,台積電在台南的5奈米產線是2018年初動工,並於2020上半年投產;南京廠是在2016年7月動工、2017年9月裝機,並於2018年投產。
根據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即使美國新廠的建廠時程延後,也不見得必然影響預定量產時程,因為台積電本來就安排了相當的緩衝時間。
先前台積電公開表示,新廠預定2024年第一季之後投產,台積也回應日經詢問表示,美國新廠進度依照計畫進行,且量產時程沒有改變。
但日經報導提到,這3~6個月延誤依然讓台積電頭痛,因為公司希望在海外新廠,有充分時間可以測試全新產線,確保新廠得以準時順利上線。
▲ 家住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知名科技業分析師楊應超,去年7月在個人臉書貼出台積電在當地建廠工地的照片。
在台灣管理海外晶圓廠? 張爺爺不以為然
去年10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公開表示,他不贊成台積電去海外設廠,因為台灣人從台灣管理海外晶圓廠的成效及權威,都不可能比得上以前美國人從美國管理海外事業的程度。
張忠謀在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慶祝大會的晚宴上直言,在以前的「美國世紀」,確實可以從美國管理全世界,「美國世紀應該說只有半個世紀,大概是從1945年美國贏得二次大戰,到2002年,也就是911事件發生後」。
「美國世紀就是我還在德州儀器服務時,那時對一個像德儀這樣的美國強大企業,有各種各樣的外國子公司,並且從德州管理這些外國子公司,其實是很自然的。」
「1985年我來到台灣,那時還是美國世紀。」
「現在,台灣人有可能在台灣管理這些外國子公司,在管理上的權威有如以前美國人在管理海外子公司那樣嗎?不可能!不可能!」
劉德音:「半導體在地化不會提升供應鏈韌性」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之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對於赴海外設廠的看法,與張忠謀大多一致。
他在本月初刊出的專訪中直言,台積赴美建廠是因為來自「客戶的政治動作」,並認為「半導體在地化不會提升供應鏈韌性」,甚至還可能「降低韌性」。
劉德音認為,美國要做的是確保能站在下個先進技術的領導地位,例如之所以能推出mRNA技術的新冠肺炎疫苗,就是奠基在過去40年美國於基因學及生物技術的龐大投資。
與其追逐半導體製造的本地化,劉德音建議美國應該把資金投入未來前瞻的技術開發,「美國應該著重在其強項,也就是系統設計、人工智慧及量子運算,這些前瞻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