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美國聯準會(Fed)結束為期2天的利率決策會議,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到0.25%區間不變,但將加快縮減購債(Taper)的步調,且由點陣圖可看出,Fed官員認為,2022年,可能會升息3次,隔年將再升3次,較市場預期更為鷹派。
對此,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認為,Fed此舉可謂「全面轉鷹」,主席鮑爾似乎已放棄了「通膨是暫時性現象」的說法;另一方面,從股、債市反應冷靜的狀況來看,市場可能覺得,Fed的政策方向,終於回歸「正常認知」。
陶冬指出,Fed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不是今天才開始,早在2008年,美國就開始實施QE,當時的通膨率並不高,主因在於,那時美國公債殖利率相對較高,他國仍願意購買,因此QE造成的流動性壓力,可以流出美國。
當資金流向美元 亞洲將面臨更大通膨壓力
然而,這次實施QE的不同之處,就是美國公債殖利率直逼「零」,他國不願購買,唯一的買主,是基於政策目的、非買不可的Fed,這種狀況,導致流動性壓力,無法散布到其他地方去,美國通膨因此高於其他國家,美股、美國房地產價格,也漲得較兇。
「金融資產是這次漲得最厲害的,如果你不做實體投資,我們手頭的購買力,就一次一次被央行的QE所蠶食。」陶冬稱,若美元明年進一步升值,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會面臨更大的通膨壓力,「包括台灣,也包括中國。」
關於美國升息,可能造成的影響,陶冬預期,此事估計會使全球資金,開始流向美元區,將為美元資產帶來支撐,美元匯率也會隨之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每次美元匯率出現大幅上漲時,新興市場都會產生很多問題。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也強調,當各國利息腳步不一、但美國升息時,多數資金就會往美國跑,對新興市場而言,壓力自然較大,「這就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原因,當一個國家貨幣貶值,他們借的錢(外債),又是以外幣計價,對國內的經濟衝擊、壓力,就相當大。」
明年經濟、金融情勢 不可忽視這4件事
至於2022年的經濟、金融情勢,有哪些因素或風險,是值得留意的?陶冬表示,主要有4件事,第1,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之後,還會出現多少變異株?目前仍無從判斷。
第2,是通膨變化;第3,是美元匯率,當美債回到對他國來說有利可圖的水準,資金就會慢慢進入美元區,造成全球資金重分布;第4,是實體經濟,也就是中國經濟表現。
劉憶如則提到,近1年來,通膨造成了「財富重分配」,但,不幸的是,這場「財富重分配」,只是讓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她也提醒,當美國開始升息、利率調升時,「借很多錢的人,還債的壓力就更高,尤其是各國政府的償債風險,以美國為首,當利率必須不斷調升時,還債壓力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