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國家以往並非我國推展對外關係的重點地區,但過去一年多儼然成為台灣拓展國際關係的最新突破口,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到立陶宛,大有成為我國最新麻吉的趨勢。
台灣與東歐國家的關係快速升溫,從去年8月底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s Vystrcil)率團訪台後,先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在維持與中國外交關係的情況下,同意我方設立以台灣為名的駐外代表處;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及科技部長吳政忠10月率團訪問東歐;
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的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及國會議員聯合訪問團,於11月底訪台;斯洛伐克經濟部次長葛力克(Karol Galek),則於本周率團來台。
隨著台灣與東歐國家愈來愈麻吉,有全球五萬名台商會員為後盾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計劃2022年5月組織「東歐感恩考察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及立陶宛等東歐四國,不僅是感謝這些國家今年先後捐助COVID-19疫苗給台灣,也希望以民間力量,厚植台灣與東歐的經貿關係,並促進雙邊商機。
各國看待台灣「不再只看多有錢,甚至更重視價值觀」
今年9月上任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新任總會長王德博士,日前在台北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台商總會組團訪問東歐的想法,在這些國家今年相繼援助台灣疫苗時就有了,「我們民間去感謝跟政府去感謝不一樣,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是中性、和平、互利、促進生意機會的,也是想抱抱咱ㄟ新朋友」。
1976年就赴加拿大攻讀碩士的王德,後來取得底特律大學的化工博士學位,並長期在紐約及亞特蘭大發展,曾任亞特蘭大台商會會長、北美洲台商總會總會長、僑務委員,以及美東南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王德觀察,過去五年來,台灣國際地位可以說達到50年來最高,各國看待台灣「不再只看多有錢,也看科技實力及價值觀,甚至對價值觀更重視,因為它們認為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這是台灣最大的進步」。
東歐有科技零件製造及農產品 台灣可協助抗疫物資
從經貿角度來看,王德認為,東歐本來就是西歐國家許多工業及生活用品的供應地,且捷克以汽車生產及科技業零件製造見長,波蘭及立陶宛的農產品也有特出之處,如今疫情又創造台灣幫助這些國家的進一步機會,這些都是世界台商總會希望藉由此次訪問團發掘的商機。
王德也說明,世界台商總會的組織遍布全球近100個國家、近200個台商會,會員約有五萬人。
波蘭航空去年派專機 來台載10噸醫療物資
其實早在2020年,我國就已經協助東歐國家抗疫,例如去年4月波蘭航空(LOT)一架波音787客機飛抵桃園機場,載運波蘭政府在台灣採購的10公噸醫療物資後返回波蘭,這也是波蘭與台灣之間首度有直航班機。
不過,據傳中國阻撓這架波蘭航空的包機直飛台灣,拒絕其經由中國上空往返,因此飛機必須繞經中南半島的遠路,使得航程增加了兩小時。
當時波蘭台北辦事處在官方臉書及推特證實,波蘭航空班機首航台灣,「波蘭航空公司LOT的貨機(Dreamliner)在#CargoForPoland行動中,史上首次抵達台灣,為了領取在台灣購買的醫療物資」。
✅First ever #LOTPLL cargo plane at #taoyuanairport is about to depart carrying #COVID19-related medical supplies for #Poland✅👉 #cargodlapolski pic.twitter.com/8dYfNlIwKK
— Polish Office in Taipei (@PLinTaiwan) April 23, 2020
立陶宛同意我成立台灣代表處 「並未違反我們與中國任何協議」
此外,「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1月中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揭牌後,立國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立陶宛曾被蘇聯佔領過的歷史,讓該國對於全世界威權體制帶來的挑戰更敏感,包括中國在內。
他說:「中國正在重新畫紅線、而且移動紅線,讓我們的操作空間變小,所以能與想法相近的全球夥伴在經濟層面上有更好地合作,可以擴大這個操作空間。」
藍斯柏吉斯指出,立陶宛同意(台灣)成立台灣代表處,「並未違反我們(與中國)同意的任何協議,而且他對於能迫使歐盟高層對台灣議題展開討論,感覺「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