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電一個多月之後,供應鏈短缺、甚至斷鏈的效應正在逐漸發生,只要限電一時難解,有多少台商要在這波滾滾潮流中滅頂,答案就快要揭曉。
11月中旬的中國華中、華北一帶,天氣已經很冷了!面對供暖電力需求旺盛的冬季,自九月起就已經進入限電的中國,這個冬季來得著實令人擔心。
「我們公司限電影響有限。」當多數的台商被問到限電帶來的影響,都以近乎輕描淡寫地回應,外界也認為中國的限電風波逐漸平息之際,但同一時間,中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卻是直接打臉,一面倒地慘綠,與台商口中的「影響有限」形成詭譎的對比。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底公布,最能代表製造業生產力的數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國自九月跌破榮枯線基準的50%、剩下49.6%之後,10月再續跌,剩下49.2%,其中中型企業大減,剩下48.6%,小型企業勉強持平在47.5%,只有大型企業撐在50%以上,為50.3%。
台商話只敢說一半
自己影響有限 但供應鏈全受影響
緊接著是對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的悲觀下修。10月下旬,路透針對30家機構的調查指出,中國今年第4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比起7月時下修0.3個百分點,剩5.8%。
短短2個月之間,中國經濟和冬季的溫度一樣溜滑梯,這期間變數很多,限電對製造業的影響、恒大地產事件對整個民生房市的影響、中美貿易持續緊繃,多重效應壓得中國經濟數據抬不起頭來。
也是同一時間,10月下旬,一場台灣科技製造業的幾位巨頭聚會,「我們公司受到限電影響有限,但是,我的上游供應鏈全部大受影響……。」台灣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說,這是當天聚會大家的共識,除了朱志洋,席上還有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等人。
原來,或許是人在中國的敏感性,台商的話都只說了一半,這波限電,不少大廠的確受影響不大,但是上游的中、小型零組件供應商都被這波限電給害慘了,延期出貨、緊急訂購的發電機還在交貨途中的,大有人在,不然就是緊急調度許多新的供應商,以友嘉為例,「我們供應鏈受到影響,我們當然也受到影響,過去一件零組件供應鏈有2家配套廠商,現在要找3家、甚至4家,增加一倍供應鏈,本來每一家供貨給我們100個,現在只能供應60個,假設每個月我們需要200個,現在每家供應50、60個,我們才能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