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根本與「台灣」無關。今日的美國政壇,少數族裔出頭天,他們共舉左派大旗推動社會革命,而吳弭勝出是美國世代翻轉的里程碑,台灣人看懂了嗎?
美國是年輕人夢想競逐的聖地,只要你夠聰明、夠勇敢、不被老人制約,而且看準時代浪潮奮力站上浪尖,美國就會給你夢想成真的機會。三十六歲的吳弭(Michelle Wu),在十一月三日的波士頓市長選舉中勝出,成為波士頓自一八二○年改制至今,二○一年來第一位非男性、非白人的市長,吳弭是最新出爐「美國夢」的得獎者。
吳弭非常聰明,她是擁有哈佛大學法律博士的學霸;吳弭超級認真,她做了八年的波士頓市議員,摸透波士頓市的每一個角落;吳弭更爭取到超重量級貴人的一路力挺,拜登勝選的大功臣、麻州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視她如己出,毫無保留為她站台背書;吳弭也非常懂得宣傳自己,媒體鋪天蓋地報導她是照顧媽媽的好女兒、完全沒有背景的少數族裔、帶著襁褓嬰兒在市議會問政的堅強母親。
然後,吳弭在民主黨掌控全局的波士頓高舉左派進步大旗,每個政策都政治正確,對手不敢批評她的政見,只質疑她落實高難度左派政見的能力。
強調「台裔」 左派色彩鮮明
說到吳弭的左派政見,可能會讓一大群把她當成台灣之光的老人感到違和──她追求「波士頓是所有人的波士頓」的理想,並高喊「綠色新政」,為了居住正義,主張壓制房東,施行限制房租上漲的左派政策;她要縮小白種富人與有色族裔的財富差距,要全面提升貧困社區的醫療服務,還要讓捷運與公車都免費;其他如氣候行動、社會正義、族群公平等,也是她的施政主軸。
與老白男迥異,吳弭在競選期間鮮少提到「爭取產業投資」,更沒聽到她談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之類的話題。
台灣媒體在吳弭當選之後,熱烈吹捧吳弭「來自台灣」。其實,吳弭與台灣沒有什麼淵源,她競選期間強調「台裔」而非「華人」,更多的考量是「中國」在當今美國政壇是有高度爭議的負面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