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打炒房」的決心堅定,踏實朝習近平「房住不炒」與孫文「照價收買」的願景前進。
房價高漲已成全球共同議題,德國的反炒房風潮,著實值得我們省思。
九月二十六日的德國首都柏林非常熱鬧,天剛亮,來自各國的兩萬五千多名跑者擠滿布蘭登堡門前的林蔭大道,展開今年歐洲最大、象徵克服新冠疫情的柏林馬拉松大賽;接著,德國全國公民陸續走進投票所,親手終結長達十六年的梅克爾政權,共同決定下一代的國家領導人。
走進投票所的柏林市民,九月二十六日當天還選出了史上第一位女性柏林市長、改選了市議會(編按:柏林為德國聯邦十六個州之一,市長法定頭銜為州議會依據內閣制選出的「柏林州總理」)。柏林市議會的選舉結果,頗能反映德國最新民意,一四七席議員中,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拿到三十席,僅排名第三,雖然只差第二名的綠黨兩席、差第一名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六席,卻淪為沒有影響力的在野黨。
首都極右派勢力退潮
社福、環保成政壇新趨勢
新一屆的柏林市議會最終由SPD、綠黨、以及擁有二十四席的左派組成執政聯盟,原本執政黨CDU雖然是最大的在野黨,但第二大在野黨「另類選擇黨」(AfD)是CDU的死敵,雙方幾乎無法合作,因此只有三十席議員的CDU,面對高達九十二席的執政聯盟,幾乎沒有政治談判力,喪失了議案主動權。
同樣在全國大選勝出的SPD黨魁馬汀.舒爾茲(Martin Schulz)正在籌組新的德國聯邦政府,還需要幾周才能完成政黨談判;不過,柏林執政結構的劇變具高度指標性:梅克爾十六年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CSU,簡稱基民盟)保守右派執政聯盟崩盤,極右派勢力退潮;強調社會正義與氣候行動的SPD與綠黨執政聯盟加重社會福利與環保政策,很可能就是德國、甚至歐洲政壇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