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限電停產,凸顯了全球的缺電危機,因應之道為何?透過回顧歷史或能略知一二。
產業恐走向兩極化,全球央行亦可能加速緊縮貨幣的時程,投資人宜謹慎應對。
今年九月十六日,中國發改委要求江蘇、廣東部分企業「開二停二」,以達成年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目標。不僅如此,中國其他地區的工廠亦因主要發電原料「煤炭」價格過高,被要求限電停產,影響層面擴及到許多在中國投資的台廠,對全球電子業的供應尤其形成壓力。無獨有偶,之後的缺電危機更擴大到歐洲和印度,影響層面不僅在工業用電,甚至已波及民生用電。
綜觀此次由中國開始擴散至全球的缺電危機,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如今仍占全球發電來源超過一半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於今年開始價格大漲。其中,最大主力煤炭和天然氣,其掛牌於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價格,自今年五月起分別暴漲二○○%和一○○%,皆創下十年以來新高,如此短時間的價格暴增情況前所未見,其背後代表著供給和需求嚴重的不均衡,因而產生如今的全球缺電危機。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治大學財管所)、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工所)共同撰述,我們試著回顧歷史上少見的全球能源危機——一九七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其背景以及由此而引發罕見的停滯性通膨,以分析此次電力危機對全球景氣可能的影響。
一、石油禁運危機始末:肇於金本位制的瓦解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突然宣布不再採用既有的貨幣體系,自此美元與黃金脫鉤,此政策違背了一九四四年布列敦森林會議的共識(俗稱金本位制),使得黃金自脫鉤前的每盎司三十五美元大漲至一九七四年的一八三美元,許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因長期倚賴石油美元的外匯收入,在美元與黃金脫鉤的同時,美元兌他國貨幣亦同時大貶,造成產油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幅匯損,部分成員國甚至在當時考慮以黃金定價石油因應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