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衰退製造出一個巨大的底部,無論如何,經濟都會從此復甦的;
只是能源困境會增加復甦成本,可能在V型復甦半腰上,出現另一個小V,構成W型復甦。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原油價格衝上每桶八十美元,上次見到這一價位是二○一四年。歐洲天然氣價格,從去年低位暴漲八成;中國則因缺煤,超過二十個省市出現突發性限電。能源問題舉世矚目,對經濟、民生與市場都是巨大的不確定性。
在過去一年,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的價格出現連環飆升。這三種能源背後的供求關係各有各的邏輯,價格上漲幅度也不同,不過其核心特質是能源,彼此之間有替補性,因此價格上關聯度頗高。
歐洲的天然氣危機率先發生。天然氣價格暴漲、庫存見底,已令歐洲各國電價普遍翻倍。歐洲在減少碳排放上一馬當先,使用煤炭的企業需要承擔高昂的碳交易成本,德國又關閉了所有核電廠,各國寄希望於清潔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然而,風力發電極受風力週期的影響,部分電力因為時間錯位而淪為「垃圾電」,原本「削峰填谷」的煤電和核電,卻已被自廢武功了。
在中國,今年以來煤價暴漲,但電費卻因受監管而無法上調,發電廠發電即虧本,於是出現大量停機檢修現象。 「煤電價格倒掛」現象,導致很多省市實施限電措施,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工廠一周僅開工一天。中國政府最近提高電價浮動上限,效果如何,有待觀察。美國德州爆出大面積停電,背後原因和美國三大電網互不聯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