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在新科技發展中擔任不可抹滅的角色,也是撐起股市大多頭的重要源頭。
然而,在政府監管可能持續介入下,中美科技巨頭的市值能否持續維持大多頭格局,值得深思。
全球互聯網加速人類產業升級進程,一九九五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僅占全世界人口的一%,截至二○二○年底已超過六○%,人口紅利帶動互聯網企業壯大,資金前仆後繼湧入投資,推高相關企業的市值。互聯網企業的興衰與股市之間的連動變得密不可分,今年下半年美股與陸股的分歧走勢,互聯網企業的評價差異成為關鍵因素。
全球市值前三十大的互聯網企業中,中美占比達八三%。美國前十大互聯網企業總市值達八兆美元,是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總值二十二兆美元的三六.四%;中國前十大互聯網企業總市值達兩兆美元,占中國GDP總值十六兆美元的十二.五%,兩國前十大互聯網企業總市值超過十兆美元,對比世界各國的GDP總值,可排到全球第三,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
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是中國前三大互聯網企業,從年初至今,市值總和由一.五四兆美元下滑至一.二六兆美元,減少了十八.二%;對比美國前三大互聯網──微軟(Microsoft)、Alphabet、亞馬遜(Amazon)市值總和由四.四兆美元攀升至五.九四兆美元,成長了三五%。一個世界兩套評價,立即牽動資本市場的走向。今年以來,港股指數下跌九%、那斯達克指數上漲十二%,評價的落差,反映了當下中美政府對互聯網企業監管的力度。
從中國看,政府明顯強化監管力度。全球規模最大IPO(首次公開募股)螞蟻集團上市案,以維持國家金融穩定遭喊停,螞蟻集團估值大減超過五○%;共享交通工具App「滴滴出行」,遭政府監管,App強制下架,導致股價重挫五六%,市值減少二八○億美元;短視頻分享平台「字節跳動」,近期也因中國加強監管而推遲IPO,顯示政府對科技業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大大降低資本市場對企業營運發展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