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9月要求多家科技業及汽車大廠提供供應鏈數據,以了解當前半導體供應短缺的問題所在,被要求的廠商從台積電、英特爾、三星,到蘋果、微軟、賓士及寶馬(BMW)都有。
被美方點名的廠商沒有任何一家陸廠,但「事不關己」的中國卻開始緊張起來。
北京官方尚未有任何評論,但政府智庫及學界已經有人擔心,美方此舉是想進一步掌握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供貨給中國的實際狀況,好讓華府未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措施更精準、更致命。
這顯示,儘管今(7)日傳出美中兩國原則敲定,年底將舉行雙方領袖的線上高峰會,兩國在許多層面仍持續競爭,從貿易、科技、軍事到地緣政治都是。
北京學者:美方掌握供應鏈成本 更能打壓中國半導體業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政府限制、禁止或制裁的項目急增,從先進製程技術到生產設備都有。單是之前台積電為了符合美方要求,中止從中國手機品牌龍頭華為接單,就嚴重打擊了華為的手機事業。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的學術委員會專家陳溪表示,美方這麼做「是要創造更多國內就業機會、準確找出有潛力的國際企業,並且制裁關鍵的中國企業,而做到這些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抓出重點成本在哪裡」。
但他也認為,美方此舉對於全球晶片價值鏈的實際影響有限。
上海顧問公司:從供應鏈採購數據 能看出對中資依賴度變化
上海產業顧問業者Intralink電子及軟體業負責人Stewart Randall則指出,華府要求的供應鏈資料「可以讓美國了解,該如何適當配置資源,提高支出的效率」,例如從各家廠商過去三年的材料及設備採購變化,就能各家廠商是否降低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
其次,華府若能了解哪些終端產品的需求最大,就知道美國企業「怎樣可以跳到大家的前面」。
▲中國的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已被美方列入先進製程設備的重點禁運對象。
美國商務部的大動作,在中國網路上也成為熱門話題。
中國最大線上問答網站知乎就有人貼文說,「這些數據可以支持政府決策,進一步打壓中國,並培養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能力」。
也有人寫道,「(美國商務部說)要處理晶片短缺只是藉口,目的是要深入了解供應鏈,進行更精確的制裁(中國廠商)。(美方)運用行政權力,干涉廠商的內部運作,顯示出其霸權的一面。」
中國佔台積電營收比重 近六年 8%→20%
根據台積電歷年年報,若以地區佔營收比例來看,中國從2015年的8%一路攀升,到2019年達到20%,2020年才因為華為禁令於該年9月生效而降至17%。
至於最大市場的北美,長年維持在60%以上,2015年更達到68%,去年也有62%。
台積電法務長方淑華昨(6)日在新竹一場公開論壇的會場,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台積公司「絕對不會透露客戶資料,客戶信任對台積電是最重要的」,且其他被美方點名的廠商也有不少疑問,對此美國商務部會做個FAQ,台積電將一併參考及評估。
劉德音:美中須了解 「雙方非朋友 也不是敵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是為了增加華府決策層對於台積電的了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其中提到了他對美中科技戰的看法。
報導引述美國產業研究機構BCG的估計,美國與中國科技業「脫鉤」,可能讓美國半導體業者少了800億美元(約2.2兆台幣)營收,而與中國競爭又將使美國半導體業進帳少了100~150億美元(約4200億台幣)。
不少企業界人士認為,美中雙方敵對,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劉德音也提及這點。許多陸企就在囤積晶片,以免像華為一樣被美國列入封殺對象。
他說,「美國與中國需要了解,他們或許不是朋友,但也不是敵人。我們需要有個共同規則,讓大家可以預期應該怎麼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