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磨一劍」,是最能精準詮釋台灣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間關係的一句話。
9月22日,駐紐西蘭代表陳克明將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CPTPP的申請書,遞交至紐西蘭外交貿易部。行政院隔天宣布訊息後,總統蔡英文隨即在臉書發文強調,這是台灣積極布局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邁向全球自由貿易的關鍵一步,「無論是經濟面、社會面、法制面,我們都已經做好準備,此時此刻申請加入CPTPP,就是『水到渠成』的時候。」
水到渠成背後,是整整10年的籌備。
2011年9月29日,正競選連任的總統馬英九與搭檔吳敦義,在「黃金10年」政策說明會上,首次將爭取加入CPTPP前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列為努力目標;當年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大選的蔡英文也承諾,執政後將盡快參與TPP。
TPP,不僅是那場激烈選戰中藍綠雙方極罕見的公約數;先後當選總統的馬、蔡兩人,也確實為加入這項最初由美國主導的經貿協定,付出相當努力。經濟部今年9月27日向立法院提出的專案報告就寫著:「2015年TPP完成談判時,馬前總統就指示行政部門進行法規落差盤點及修法工作,2016年蔡總統上任後,持續推動加入CPTPP各項準備。」
努力加入區域經貿整合
藍綠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兩任政府難得目標一致,是因為台灣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不理想,設法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以維繫經濟成長動能,成為跳脫困境的唯一出口。尤其對手韓國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率已達7成以上,更讓人憂心僅有13%覆蓋率的台灣,經貿競爭條件惡化。中央銀行就曾多次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加速爭取加入CPTPP及其他雙邊貿易協定,以增加傳統產業競爭力,避免出口產品高度集中於《資訊科技協定》(ITA)中的免關稅貨品,致經濟易受單一產業榮枯影響。
與中國著墨甚深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相比,CPTPP市場規模雖然較小,但扣除17年退出的美國,仍涵蓋5億人口、約13%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以日本為首的11個會員國,占台灣貿易總量逾24%,其中有4國是台灣前10大貿易夥伴。更重要的是,中國非會員國,台灣不需接受特定政治前提以換取入會,在在使加入CPTPP獲朝野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