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1名揭露臉書(Facebook)大量內部文件,指控該公司將自身利益置於公共安全之上的「吹哨者」,在電視節目「60分鐘」(60 Minutes)中接受訪問、曝光身分;隔天,吹哨者露臉,以及臉書、Instagram(IG)、WhatsApp發生大當機的消息,使臉書股價應聲重挫,收跌4.89%。
事實上,早在接受「60分鐘」採訪前,這名吹哨者已於過去3周,將臉書內部資料,分批提供給《華爾街日報》,作為新聞素材,隨著相關報導陸續刊出,臉書的內幕,開始一一被攤在陽光下,其中,最具爭議的部分,集中在以下4項指控。
一、名人在臉書上疑似擁有特權
據悉,許多名人、政壇人士,在臉書上發言時,得以受益於一套名為「XCheck」的審查程序,換言之,這群人是臉書上的「特權份子」,就算「講錯話」,也可被豁免。
對於上述消息,臉書旗下獨立機構「監察委員會」(Oversight Board)呼籲,臉書應提高透明度,針對「XCheck」的決策標準,進行解釋,否則,「可能會導致人們認為,臉書受到政治和商業考量的過度影響。」
二、被投資人一狀告上法院
英國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盜用約5000萬名臉書用戶個資,雖然臉書發現此事,並要求劍橋分析刪除這些資料,卻未積極追蹤後續結果,也沒對受影響的用戶,盡到告知義務。
事後,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對臉書展開調查,並於2019年7月宣布,和臉書達成和解,但臉書必須支付創紀錄的50億美元罰款。
不過,一群臉書小股東認為,臉書之所以願意支付50億美元天價罰款,是為了保護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使之免於承擔個人責任。小股東們控訴臉書董事會,從未對祖克柏「不受約束的權威」,進行嚴格檢視,並將此事一狀告上法院。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三、明知Instagram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害 卻沒有任何作為
據傳臉書內部已對旗下社群媒體IG,如何影響青少年,進行了詳細研究。結論顯示,IG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害,然而,臉書並未針對此事,提出任何因應措施,或公布這項研究結果。
由《華爾街日報》發布的內容可得知,32%接受調訪的少女表示,當她們不滿意自己的身體形象時,IG會讓她們「覺得更糟」。
四、公司成長比社會安全更重要
由吹哨者爆料可得知,臉書在無形中,助長了2021年1月的美國國會大廈暴動事件。雖然臉書於2020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採取安全措施,藉以避免錯誤訊息在網路上流傳,但,選舉一結束,臉書便將之關閉。
吹哨者稱,上述行徑,「優先考慮的是(公司)成長,而非(社會)安全,這真的像是一種對民主的背叛。」
吹哨者是何許人也?
這名吹哨者,是來自愛荷華州、現年37歲的豪根(Frances Haugen),擁有歐林工程學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電腦工程學士、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的她,曾在Google工作,並於2019年6月,加入臉書,負責公民誠信相關業務,但在2020總統大選結束後,公司便解散了公民誠信團隊。
今年5月離開臉書的豪根表示,在臉書任職期間,她對「公司將自身利益,置於公共安全之上」的選擇,感到震驚。她在接受「60分鐘」採訪時直言,「我見識過很多社群媒體,但臉書的情況,是我見過最糟糕的。」
▲「吹哨者」豪根(Frances Haugen)接受「60分鐘」(60 Minutes)專訪。(圖:翻攝自60 Minutes YouTube頻道)
除了在「60分鐘」曝光身分外,先前根據豪根提供資料,撰寫報導的《華爾街日報》記者霍維茨(Jeff Horwitz),也在推特上證實,豪根是他的關鍵消息來源。
豪根強調,「什麼對公眾有利,什麼對臉書有利,兩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可是,臉書一次又一次地以自身利益為優先,例如,賺更多的錢。」
雖然臉書方面,強烈否認豪根的指控,但,令媒體深感好奇的是,為何祖克柏和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迄今仍保持沉默,不願正面回應?
觀察祖克柏近期臉書發文,多半是輕鬆的消息和家庭生活,與豪根爆料所帶來的壓力,形成明顯對比,若後續出現更多吹哨者,屆時,局面恐怕會變得難以收拾。
延伸閱讀:為何美國政府債務違約,恐讓股市崩跌逾30%?5個關鍵Q&A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