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致力加入自由貿易組織,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台灣自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最重要的經貿作為,希望能讓台灣產業對外貿易降低阻礙、順利對外發展。
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分析,台灣若無加入區域貿易協定,不少產業將面臨高關稅障礙;若能順利加入,台灣的效率與管理技術佳,設備與生產技術也較其他國家細膩,當關稅降低、成本有競爭力後,未來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不過,他也建議政府,針對加入後受衝擊的農業、汽車與汽車零組件等產業,應提出具體的保護與配套措施,讓台灣產業能夠共榮。
協定增競爭優勢 降低政治與經濟風險
林書鴻分析,台灣石化產業出口最主要為美國、中國,「雙邊和好生意比較好做、不合就天下大亂」,美中關係是最重要的變數。近年因美中經濟摩擦,美國針對中國部分品項加關稅,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為降低關稅成本,部分台商將中國廠關閉後,紛紛跑去東南亞建廠,若台灣能加入貿易協定,關稅互惠、降低政治造成的不穩定因素後,台灣就可以持續發展。
據統計,台灣石化產業出口比重前三高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與越南,截至2020年止,石化產業產品仍有42%銷往中國、香港。近年,中國石化自產比例逐漸提升,也與台灣石化產業主要競爭國韓國簽訂FTA,影響台灣石化廠的競爭力。
CPTPP對於加入石化、塑膠及橡膠製品採取開放降稅策略,大多數國家五年內全部將降至零關稅,沒有排除項目;言下之意,石化出口在CPTPP國家皆100%零關稅。台灣石化出口至CPTPP國家約占21%,未來申請加入CPTPP的英國、泰國、韓國、印尼與菲律賓、中國若皆順利入會,依照2020年台灣石化出口的占比換算,將有70%的石化出口產品將是零關稅。
加入CPTPP 減緩未加入RCEP衝擊
此外, 去年底包括中、日、韓及東協十國在內的15國簽署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起生效,目前僅有台灣被排除在外。由於台灣與中國、東協國家的貿易金額超過6成以上,由於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達91%,將對台灣出口及產業競爭力帶來殺傷力。
林書鴻直言,關稅歧視對石化產業出口有很大的衝擊,期盼政府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加入CPTPP會員,「重點就是要讓東西賣得出去,否則台灣商品到越南就有8%,關稅成本削弱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RCEP與CPTPP的國家重複性高,若計入申請加入CPTPP國家,僅差柬埔寨、緬甸與寮國,台灣石化品出口至這3國比例低,單就石化產業而言,未加入RCEP的產業衝擊較小。
林書鴻樂觀地說,台灣至少在兩年前就已經加緊準備加入CPTPP的各種法令、專利申請與管制等,已與部分國家有相當程度的「默契」才會提出入會申請;此外,現在中國也申請加入,若雙邊皆能順利加入經濟組織,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有可能會漸漸轉好。
他也不忘提醒政府,加入CPTPP雖然有利於部分產業,但對於受衝擊的農業、汽車與汽車零組件產業也要有配套保護,讓台灣產業能夠共榮。
圖說:林書鴻的辦公桌已跟隨他征戰商場逾一甲子,桌面因長年辦公觸摸顯得十分光亮。
產業高值化卻也缺原料 成本成競爭劣勢
不過,林書鴻也指出,出口為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台灣石化產業因缺乏原料使產能不足應付國際市場需求,成石化業發展的隱憂。
林書鴻說,台灣早在2000年加入WTO時,石化產品進口關稅已降至2-3%;在技術面上,工程人才也早就花許多心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能,生產線幾乎全線開啟,「在資金及技術都不輸世界先進國家,卻因石化工業原料(如:乙烯、丙烯)靠進口,產生競爭劣勢」,台灣應該增加乙烯、丙烯等原料的供應來提升競爭力。
林書鴻舉例,集團花了7年研發汽車用夾層玻璃(PVB中間膜),由於玻璃不會因撞擊破裂傷人、安全性高,市場需求大、價格也相對較好,但是高值化產品缺乏原料,很難看到成果。林書鴻建議,政府中長期對國內石化產業也要有通盤演討,評估擴建國際規模輕油裂解新廠配合國際市場需求,未來降低出口關稅後,能增加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