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交手不只是在東亞,也在遙遠的歐洲,特別是今年超級挺台、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以區區近280萬人的小國,力抗14億人口的「大魔王」中國壓力,很難不令人注意及激賞。
國人對立陶宛較熟悉的,或許是今年已經兩次捐助新冠疫苗給台灣,且本周宣布的第二次將捐助23萬多劑,幾乎是第一次捐助數量的十倍有餘!
今年立陶宛有兩件事大大挑戰了中國,先是5月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已加入九年);
接著是7月宣布雙方議定,我國將在立陶宛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國也打算年底前在台北設立館處。
由於這是少見由外國政府同意我方以「台灣」為名的駐外代表機構,而非「台北」,大大提升了實質官方交流程度,讓北京大怒,並於8月召回駐立國大使以表抗議。
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北京之所以強硬反對立陶宛對「台灣代表處」開綠燈,甚至下重手報復立國,就是擔心此例一開,恐使其他東歐國家、甚至其他西方國家,都「循例」提升與台灣的實質外交關係,造成骨牌效應,導致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倒退。
立陶宛二捐疫苗給台灣 第二批是首批的10倍
當中秋連假收假後,大家還在注意中國的恆大集團危機及美英澳安全聯盟(AUKUS)的風波時,台灣時間22日深夜,立陶宛政府在官網及官方推特宣布,將再度捐助新冠疫苗給台灣,而且這次是給23萬5900劑,遠高於上一次的2萬劑。
立陶宛總理Ingrida Šimonytė在聲明中說:「全球在疫苗上的供給及團結,對於對抗COVID-19疫情至關重要,不幸地疫情依然持續擾亂全世界各國及民眾的生活。」
台灣並非立陶宛捐贈疫苗的唯一受益國,之前立國也捐贈了20萬劑疫苗給烏克蘭、摩爾多瓦、喬治亞及亞美尼亞等國。
‘Global vaccines equity and solidarity is crucial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ch, unfortunately, continues to disrupt the lives of people an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aid PM @IngridaSimonyte.
— Lithuanian Government 🇱🇹 (@LithuanianGovt) September 22, 2021
🔗 https://t.co/ghN68H0x0m#Lithuania #Taiwan #StrongerTogether pic.twitter.com/DKvGoHCq2Q
國發會10月帶團訪歐 赴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
在本周立陶宛宣布再度捐疫苗給台灣前,我國已決定10月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問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等三個中東歐國家,堪稱是全球疫情期間台灣規模最大的對外官方訪問團。
外交部歐洲司長陳立國14日在例行新聞說明會中表示,「在國發會、外交部、經濟部、其他相關部會、民間企業及公協會通力合作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將率領一個約65人的經貿投資考察團,在10月20日至30日,搭乘國籍航空的包機訪問斯洛伐克、捷克及立陶宛等三個中東歐國家」。
國發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惠娟則說明,這次訪問團是以智慧機械、智慧城市、數位經濟、新創和生技等產業為重點主題,「我方也思考如何對接到訪三個國家的需求,也將就我方較有經驗的部分和對方研議合作方式」。
中國不爽、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是歐盟28年史上首例
北京對於立陶宛與台灣持續友好的反應激烈,不僅召回駐立國大使申知非,也要求立國駐北京大使米克維西恩(Diana Mickevičienė)離境,還限制雙邊貿易,更暫停兩國間的鐵路運輸。
這也是歐盟1993年成立以來,中國第一次從歐盟成員國召回自家大使。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慣常以貿易手段報復「不聽話的」國家,澳洲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但香港南華早報報導,2020年中國只是立陶宛的第22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連5億美元都不到。
反觀在2019年中澳交惡前,中國不僅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該年澳洲對中國出口金額高達1110億美元,中國也是澳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換句話說,北京若想把「懲罰」澳洲的手法用在立陶宛上,效果恐怕不大。
▲2021年是立陶宛脫離前蘇聯獨立的30周年,全國面積比台灣還大,但人口僅279萬人,大約與高雄市相當,圖為首都維爾紐斯的舊城區。
中國學者:若不阻止立陶宛 恐釀友台骨牌效應
然而,北京擔心的是其他層面的影響。
南華早報日前報導,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北京在意的是我方駐外機構使用了「台灣」的名稱,中方視其為支持台獨。
他說:「台灣政府想要從更改代表處的名稱,達到(外交承認上的)突破,而立陶宛想要討好兩邊,中國不可能接受。」
「立陶宛的舉動必須停止,否則有些西方國家可能跟進,或將導致骨牌效應。對中國來說,這是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今年7月初,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左)訪問立陶宛,與立國總理Ingrida Simonyte合影。
北京要求立陶宛大使離境 歐盟多國大使出面聲援
不過,北京對於立陶宛祭出的「強烈措施」是否真的有效,仍不無疑問,甚至可能有反效果,因為歐盟有共同外交政策。
在山東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龐中英受訪時說,「歐洲聯盟會需要回應,這可能使得原本不願碰觸中國議題的國家,要站出來表態」。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本月初報導,歐盟駐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何雲騰(Tim Harrington)3日在推特上,發布歐盟多國駐中國使節與即將離開的立陶宛駐華大使米克維西恩的合照,向她表示各國對立陶宛的支持和團結。
報導中也提到,歐盟在這場外交糾紛中,明確表示支持其成員立陶宛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