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白宮的顧問團名單,再次讓世界看見了台灣。
蘇姿丰(Lisa Su),來自台灣的她,今(2021)年擔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科技顧問之一,是什麼樣的經歷讓蘇姿丰得以脫穎而出?
這一切要從2012年,她加入「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並幫這家「垂垂危矣」的公司重整翻身說起。
美國白宮在9月22日發布一份科技顧問會議成員名單(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當中一共有30名成員,集結了女性、有色人種、移民等獨具特色的科技專家,白宮在聲明中指出,如此多樣性將有助成員的視野更加寬廣,以便應對眼前的緊迫挑戰,並造福美國人。
而這30名成員之一,包含了超微(AMD)台裔執行長蘇姿丰。
白宮提及,蘇姿丰是一位半導體設備和高性能處理器方面的頂尖專家,更是開創以銅取代鋁連接半導體晶片,成功讓晶片速度大幅提高20%的開發者。這位來自台灣的美國移民博士,如今擔綱半導體&微處理器龍頭—超微(AMD)的執行長。
蘇姿丰更是首位獲得有半導體諾貝爾獎之稱的「Robert N. Noyce Medal」獎章的女性,於2021年得獎,也曾獲《Fortune》雜誌評選為2020年度最佳商業人物第2名,以及《巴倫週刊》(Barron’s)2019年「世界最佳執行長」之一的人選。
「Robert N. Noyce Medal」是由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所頒發,以表揚受獎者在半導體界的卓越貢獻。
「Robert N. Noyce Medal」的第一屆得主正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2000年得獎,為史上第一人獲得此殊榮。
蘇姿丰1969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市,3歲時就隨父母移民到美國紐約,在傳統的華人家庭中成長,自然也背負著長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從小就對各種事物展現好奇心的蘇姿丰,玩玩具的方式與其他小孩不同,她選擇「手拆」玩具研究內部結構,也為她未來的發展埋下伏筆。
高中時就讀紐約當地的明星高中,有著「物理學家搖籃」之稱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接著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攻讀學士、碩士,年僅24歲就取得麻省理工的電機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與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等知名科技公司任職,顯現出她與眾不同的半導體技術專業及領導組織與管理決心。
蘇姿丰在2012年1月正式離開IBM,加入超微(AMD),出任全球業務部門的資深副總裁和總經理要職;根據美國《Fast Company》雜誌報導,當年的超微是一家不被看好的半導體公司,財務嚴重不平衡的它在2012年虧損10億美元,直接將前兩年的收益賠掉,甚至在該年末大動作裁員了15%,被分析師評價為「不可投資(uninvestable)」;然而,即便是如此,蘇姿丰仍毅然決然從IBM跳到AMD,更遑論當時還有強敵環伺,包括Intel(英特爾)、Nvidia(輝達),以及Qualcomm(高通)。
接下AMD這顆燙手山芋的蘇姿丰毫不畏懼,不求快、只求精的她,「慢慢地」讓這家公司從谷底翻身,面對一厥不振多年的AMD,蘇姿丰提出「5% Rules」(5%法則),以鼓勵團隊持續進步,她說明,「訂出50%的成長目標,聽起來雖好,但這就像是在追求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是以5%的進步來挑戰,對團隊來說,反而比較有建設性。」
「每一次都進步5%,才能穩紮穩打地向前邁進。」蘇姿丰這麼認為。
而這項「5% Rules」策略也在蘇姿丰執掌AMD以來,展現出有目共睹的效果,AMD在她手上並非第一年就立即轉虧為盈,而是靠著一步步地打好基礎,專注選材、規劃產品,花了3年的時間才讓AMD終止虧損。
蘇姿丰在2012年進入AMD,短短兩年時間,2014年克服「玻璃懸崖」(glass cliff),成為AMD首位女性總裁兼執行長,取代當時的CEO—Rory Read,2014至2017這3年間,首次替公司的收益由黑轉紅,創造了25%的營收成長率,獲利來到50.33億美元,讓這家近50年歷史的老牌微處理器公司,一躍翻身成全球知名的頂尖科技公司,而蘇姿丰絕對可以說是拯救AMD的救世主、最大功臣。
註:「玻璃懸崖」(glass cliff;指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指派擔任面對較高失敗風險的領導職位)
蘇姿丰深信,AMD的公司宗旨是「學習的文化」。從錯誤當中吸取經驗,不僅能讓員工自主學習,也能從「比上一次更好」的期許中持續自我開發。每一次都提供比上次更好一點的服務、產品給客戶,而這一次又一次「進步一點」,正是成就出現在世人所見的超微(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