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極端貨幣政策推出,往往伴隨著金融危機。
自從聯準會QE,這種「大放小收」的貨幣政策輪迴會不斷重演。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在現代貨幣歷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廢除美元與黃金之間的聯繫匯率,美元從此再也沒有和任何貴金屬掛鉤,布列敦體系破產,世界進入了國家信用貨幣的時代。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日。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宣布,向貨幣體系無條件低利率注入憑空創造出來的流動性,世界進入了國家信用不再被當回事的時代。
每一次極端貨幣政策推出,往往伴隨著金融危機,走投無路之下政府祭出勝負手,務求平息市場動亂,安定人心。
美元與黃金脫鉤後,再也沒有回到過去的機制。聯準會QE後,曾於一四年十月宣布中止QE,不再擴張基礎貨幣,但是經歷了拖拖拉拉的幾年回收流動性,資產負債表只收縮了不到十二%,聯準會基金利率也只回升到之前水準的一半。接下來新一場經濟危機、市場恐慌爆發,聯準會再將資產負債表翻倍,政策利率又回到○.二五%。
未來數月,也許我們會目睹現代貨幣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日,聯準會主席鮑爾宣布開始減少購債額度,並準備回收流動性。此意義在於將脫韁的貨幣發行、通貨膨脹重新套上韁繩,給貨幣裝回信用二字。
不過,也許這只是現代貨幣歷史上又一個玩笑,聯準會及其他央行並沒有誠意真正實施貨幣環境正常化,當局不過做做樣子。
筆者對鮑爾的意圖不做揣測,但是看看總統拜登大搞赤字財政的勁頭以及市場上願意買債的真實需求,如果突然少了貨幣當局的大力支持,財政崩盤會很快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