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螞蟻金服到滴滴出行,中國物聯網企業因握有金流、用戶隱私等大數據,接連深陷監管風波。
此舉也加速中西資本市場走向「脫鉤」,美中衝突再升級,「新冷戰時代」已加速成形。
今年六月三十日,滴滴出行不顧中國官方反對,執意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掛牌(股票代碼DIDI),首次公開募股逾四十四億美元,是繼阿里巴巴二○一四年赴美上市(募股二五○億美元)後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但如此全球矚目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案,過程卻異常低調,既沒有如阿里巴巴當時那般大肆宣傳,甚至沒到紐約證交所敲鐘慶祝,似乎早已預見如今悲慘結局。
果然,掛牌三天後,中共百年黨慶隔天,中國監管單位就以違反網路資訊安全,出手對滴滴出行進行安全審查,並以保障公共利益為由,迅速下架滴滴出行母公司旗下二十五款在中國的App。由於中國市場占營運超過八成,此舉無疑是讓滴滴出行一招斃命。
中國監管單位出手後,滴滴出行的股價開始一路崩盤,短短一個月,從最高點十八美元已腰斬剩九美元不到,市值從最高的八百億美元,至今剩下不到四五○億美元,蒸發超過台幣一兆元。前兩大股東軟銀集團(持股二○%)與Uber(持股十二%)損失慘重,且滴滴出行未來恐面臨比阿里巴巴更巨額的罰款,甚至勒令下市。
從去年底的螞蟻金服到今年的滴滴出行,又一家中國龍頭企業被「審查」。
美中於二○一八年正式宣戰後,已是兩個世界。雙方從貿易、金融、科技打到現在的資訊戰,不論是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滿幫(中國最大整車物流與車貨匹配平台)、看準網(中國雇主點評與職場信息平台)等物聯網企業都受到嚴格審查,主因在於它們掌握了中國金流、用戶隱私資料、個人移動等大數據,在這個「數據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的時代,中國當然不可能放任外資或西方國家輕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