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支較少被ETF基金追蹤,以在美國上市的50大中概股編製的「標普美國中概股五○指數」,因為不含台積電,較能反映中概股慘狀,這支指數今年2月16日的高峰為6541.56點,7月底的收盤為3848.32點,跌幅41%。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北京的「改革」政策,造成在美國與香港上市的中概股重大損失,短短五個月內市值減損7690億美元(約新台幣21.5兆元)。這是什麼概念?台灣股市在7月30日收盤後,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是新台幣52.9兆元,北京政府「改革政策」的毀滅性殺傷力,猶如一把火就把四成的台灣上市公司燒到破產倒閉。
令人不解的是,股價的損失,還有許多外國股東一同承擔,但是全面整頓政策造成中國國內就業損失,以及整個產業鏈崩潰,傷害的全都是自己的人民。
例如,被禁止資本運作、必須轉為「非營利組織」的補教業上市公司,股價全面暴跌超過9成,面臨全面破產的毀滅性災難,受災最重的龍頭「新東方」,全中國有117所學校、1518家學習中心,雇用約4萬6千名教師;另一家「好未來」則覆蓋全國331個城市,全職員工有4萬5千名,都是極龐大的事業體。
政府整頓補習業者固然有高度理想性,但是一棒把所有補習業者打為黑五類,整個圍繞在補習業的生態鏈瞬間斷裂,教師失業、補習班的房產空置、周圍商家與供應商的損失猶如海嘯,對學生與家長的生活更造成極大的衝擊。
倒大楣的不只這些中國企業家,還有過去20年最看好中國,捧著真金白銀進大陸投資,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新興互聯網企業的外資。如果以損失金額計算,這些外國創投基金,絕對是這波整肅的最大苦主。

「投資」瞬間變「捐獻」
孫正義、淡馬錫基金倒大楣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網路線上教學需求暴增,外資看好飛速發展的中國網路教育平台,光是去年就投入高達81億美元(約新台幣2300億元),該領域最大的是阿里巴巴和百度投資的中國在線教育公司「作業幫」,以及騰訊投資的「猿輔導」,參加投資的有孫正義的軟銀願景基金、新加坡政府GIC基金、淡馬錫基金、老虎基金、紅杉資本,當然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自己的基金等。
如今,這些創投「投資」的資金,短短幾個月突然被迫變成「捐獻」,政府一紙「不准營利、不得股票上市」令下,瞬間斷送創投資金的出路。根據Refinitiv統計,創投基金累計投入中國網路教育平台金額高達155億美元(依據每年不同匯率換算,約新台幣4800億元)。路透在7月27日的報導引述一位上海私募基金主管說,「私募基金投資人現在求訴無門。」「我們只能等死。」
面對激進的中概股整肅,20多年來一路看好中國、堪稱中國經濟頭號粉絲的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也棄械投降,他在7月23日CNBC專訪中,為北京的整頓政策表達高度不安,他說:「談到中國,我是一個先天的樂觀主義者。」「但我發現中國政府正在針對驅動經濟的民營企業家打壓,而且是鎖定核心商業模式,這令人不安。」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 25 年打死不退,一路看好中國經濟,如今卻發文狠批北京政府的整頓政策。(圖/達志)
外資信心大危機
中國經濟鐵粉、女股神認栽
羅奇又在7月27日寫了一篇長文,刊登在著名的評論網站《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這一篇更為直接,說他過去25年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是打死不退的樂觀主義者,現在卻陷入深刻懷疑。」「中國政府鎖定科技龍頭往死裡打。」(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dead aim at its dynamic technology sector)「這場國家意圖掌控企業狼性的戰爭,會使人民與企業失去信心。」最終「危及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目標。
對中國失望的不只羅奇,女股神伍德(Catherine Wood)的旗艦基金方舟創新(ARKK),管理高達224億美元(約新台幣6千3百億元)資產,原本持有8%、約18億美元的中概股,到7月底賣到剩下0%,方舟其他基金,例如次世代基金、自動化基金、金融科技基金也大賣中概股。
伍德一向勇於重押具有未來性的公司,即使股價如特斯拉那樣劇烈震盪,方舟基金仍緊抱不放,因此賣光中概股的動作,特別引人注目。
「賣出中概股」是全球投資基金7月的共識,而且賣壓從阿里巴巴、騰訊、新東方這些慘遭政策修理的公司向外蔓延,7月26日當天,外資賣超上海與深圳股票高達新台幣600億元,透過滬港通、深港通的管道出境;與互聯網、補教業無關的香港國企股指數,在2月中旬的高點是12268點,到7月底收盤9233點,跌幅也深達25%。
中概股的賣壓,是全球的投資機構最困擾的問題,在全面整頓政策發生之前,「要不要中國」原本就是極為燒腦的挑戰,中國作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又有一個市值龐大的股票市場,政府逐漸開放外資參與投資,從各種投資學的條件來看,忽視中國股市,對投資機構、基金經理人都是風險極高的賭注。
但是實證的結果,過去10年中國股市每年都跑輸美國,累積10年下來,單買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會有280%的報酬率,買日本賺2倍,買德國賺1.8倍,而投資台灣平均可賺1.3倍,投資近年被造船、鋼鐵等拖累的韓國股市也有67%的報酬。
唯獨中國股市敬陪末座,上證指數累計10年漲幅只有32%,投資陸股報酬率極低,從2010年元月上證指數3千點開始,到2020年元月,整整10年之後上證指數仍然在3千點,10年間最高只有2015年的4561點,即使是最厲害的投資人也只有5成獲利。
雖說北京並不真的在意海外中概股重挫問題,但外資信心動搖的跡象畢竟不是好事,因此7月28日,在中國證券監理委員會排名第3、主管外資的副主席方星海,找了高盛、瑞銀等跨國投資銀行高管舉行視訊會議,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出席,方星海特別強調,整頓政策「只是針對補教業」,中國無意和全球市場脫鉤,特別是無意與美國脫鉤。
方星海是習近平政府金融部門的「頭號大海龜」,他在史丹佛大學攻讀經濟博士的老師,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還做過美國總統經濟顧問主席的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他是不是能夠穩住搖搖欲墜的外資信心,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女股神」伍德(圖下)對中國失去信心,掌管的旗艦方舟創新基金已經清空所有中概股。(圖/自CFA Institute官網)

中概股爹不疼、娘不愛
淪為中美政府夾殺的黑名單
不過,不只所有投資人都在動態調整部位,美國中概股的主管機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動作頻頻,在方星海找外資開會之前,SEC委員Allison Lee(相當於證監會副主席)面對中概股劇烈下挫,要求所有中概股「必須向投資人揭露,關於中國政府干預上市公司商業運作的風險」。同時,SEC也宣布正在針對中概股制定新的指引,在此之前,將會暫停中國公司新股上市、增資的申請。
方星海找外資開會之後,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發表「關於近日與中國事件相關的投資人保護聲明」(Statement on Investor Protection Related t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對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從申請上市、資訊公告、到風險揭露提出一系列的加強措施,並且重申依據《外國企業問責法》,中國營運的上市公司如果無法接受美國「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查帳,將會面臨被強迫下市的懲罰。
美國中概股爹不疼、娘不愛的辛苦處境已經不是新聞,問題是,2021年中概股重挫,卻讓所有外資看到北京政府抓著自己小孩猛打的狠狀,遵守中國法令的外資則遭到重大損失、求訴無門。股票跌深都會反彈,但是除非中國政府收斂任意修理外資的習慣,否則包括香港在內的中概股,距離末日愈來愈近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全新《今周刊App》掌握最新即時財經脈動
https://bit.ly/2W35Y7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