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就是將走向「世襲社會」的模式。
3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繼承得到的財產幾乎為零。當時的年輕人,誰家裡不是一堆兄弟姐妹和父母擠在一個小屋裡?隨著經濟發展,這些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父母的財產分到每個人頭上,幾乎很少。
由於當時中國每個人通過繼承得到的財產非常少,而通過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繼承。這時,人人都在奮鬥,人人都能夠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
30年後的今天,情形發生了逆轉!
由於上一輩50-70後的人普遍在經濟發展中積累了不少房子,那一代人都受制於計畫生育政策,只能生一個,所以現在80後和90後夫妻的父母,普遍並不缺房子,這對80或90後夫妻的下一代小孩成年以後所繼承的,將會是他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全部房產。
再過一代,這個小孩的下一代,從上一代繼承的財富將超過工資收入。世襲社會即將到來。這是人口與代際角度。從經濟角度,當經濟增速放緩,增量越來越少,那麼代際之間的爭奪將大於代際各自創造的財富。
總之,經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奇蹟」,中國從一個極度平等的社會,發展到現在開始滑入「世襲社會」。
「世襲社會」一旦成形 發明創新、大眾創業就會式微
「世襲社會」會壓抑年輕人的創造力,長期下來一定會削弱經濟發展的後勁。因為,落入「世襲社會」的原因是經濟增長乏力,增量越來越少;而如果年輕人都盯著繼承,就不會去搞發明創新或者大眾創業。
中國當然看到這個問題,在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下,對於這種影響社會不穩定因素、長期的結構性風險,是下定決心要進行治理、進行出清。
現在跟過去改革開放40年相比,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而共同富裕是「共同」在前,「富裕」在後,中國更強調公平,同時兼顧效率。
這個發展戰略思路的變化,已經在各種產業發展政策上不斷顯現。這幾年的監管政策,無論是對互聯網,還是對教育、對醫藥、對金融、對房地產,乃至於未來,對一些消費類的公司都在發展變化,甚至顛覆原有的行業模式。
充份反映負面因素後 互聯網合理價格就會浮現
我們要去思考,哪些商業模式會妨礙社會公平?會不會導致社會階層的固化深化?會不會妨礙共同富裕?如果是的話,都要小心。
對於互聯網的發展,現在是規範治理,要防範資本的無序擴張。如果沒有壟斷的風險,只是為人民服務也沒大問題。
怕的是,這些互聯網巨頭擴張形成了潛在的社會不安全感、資料安全問題,以及加劇社會的內卷風險(過度競爭風險),影響中小企業的創新甚至生存。互聯網公司未來的引導方向,應該是科技創新,為實體經濟賦能。
一旦互聯網監管政策進行了合理的規範,比如資料哪裡可以用,哪裡不可以用的;資本哪裡投是無序擴張,哪裡投算是鼓勵發展。那麼,互聯網行情就會有明顯分化。
目前互聯網平台受到反壟斷影響,在股價上已經反應許多負面消息及各種負面預期,在股價跌到這個位置上,反而可以開始思考,還有哪些負面因素沒有反應的?是不是會影響其核心競爭力?
如果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影響多少公司未來的盈利及現金流,進而推出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只要分析清楚,就會對這些股票該買該賣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