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拚碳中和,也已明訂減碳目標,除了發展綠色能源外,基礎建設的鋼鐵、玻璃、水泥等也同步減產。供給縮減下,相關商品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台股第2季的走勢陷入大幅震盪,除了受到國內急遽升高的疫情影響外,整體大盤結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在多數電子股陷入量縮整理的情況下,傳產股卻迎來十幾年未見的大行情,而其中的一個大主軸,就是與「碳中和」相關的鋼鐵等產業。
關鍵引爆點,還是與大國政策,尤其是排碳大國中國的政策有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近3成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宣誓:「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中央領導人發話支持減碳政策的影響下,今年「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會議)首次將碳中和寫入政府的工作報告中,顯示官方對減碳決定採取更積極的態度,而21年也被視為中國碳中和元年。此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所發布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確定為21年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中國限產令發威
高鋼價時代恐將來臨
在「碳達峰與碳中和」這項大政策的指導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相關產業,已成為首波改革與減產的主要對象。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碳排放排名前3大分別為發電(占44%)、鋼鐵(占18%),以及建材(占14%),如玻璃、水泥等。
中國因煤礦蘊藏量豐富,目前仍以排放較高二氧化碳的煤炭為主要能源,這也讓中國近年開始致力發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乾淨替代能源。但除了開源外,「節流」的環節也讓鋼鐵、玻璃與水泥等產業成為首要減產與整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