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奇怪的通膨。在金融市場、在美國華爾街,各方對通膨的討論熱度幾乎「炸裂」。
無論是美國聯準會前主席、現任財政部長的葉倫,或是股神巴菲特、避險基金天王達里歐、「美股狙擊手」艾克曼,乃至於美國前財長桑默斯、《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夫……,一籮筐意見領袖最近都公開示警通膨將至,而且一個比一個用詞辛辣。
但,即使華爾街吵得翻天覆地,一般民眾的反應卻是另番場面,全然看不到通膨來襲時該有的恐慌。
一場通膨兩個世界,這攸關投資、經濟與民生的議題,本期封面故事,我們試著剖析存在其中的矛盾根源。
華爾街為何緊張?或許,他們看見引發這波通膨走強的原物料,已然出現了前所未見的結構性轉變。在新經濟產業扮演資本市場要角的這些年,原物料產業的資本支出普遍保守;偏偏,方興未艾的全球碳中和大計,又為許多原物料創造了可觀新需求。供需之間此消彼長,這套失衡新劇本,我們有完整報導。
再者,華爾街也擔心通膨壓力終將迫使美國聯準會採取行動,提早結束去年3月以來的瘋狂撒幣極樂派對。對此,我們則引用投資機構的推論,提出聯準會未來動向的可能進程。
至於一般民眾為何無感?一方面,普羅大眾的神經線條畢竟未與聯準會利率脈動緊緊牽連。再者,會不會,只是因為原物料的漲勢尚未傳導到終端物價?報導中,國內學者提供了對此問題的後續觀察指標。
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最近說的,這波通膨會怎麼走,此刻尚難定論;但,提早理解這波「超複雜通膨」的糾纏脈絡,總是因應未來風險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