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上揚,是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焦點,而美國科技股則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專家認為,科技股的修正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建議可轉移部分至低基期、受惠疫情趨緩的相關族群。
今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看似熱度不減,且高居龍頭的美股,漲幅持續領先全世界。但仔細觀察就可發現,股市漲升的內容已與去年大不相同。漲到這裡,還能再追嗎?
以布局美股為主、今年以來績效名列前茅的富蘭克林華美全球成長基金經理人王棋正指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上揚,是導致全球股、匯、債市出現變化的關鍵因素。而殖利率上升的原因,則和疫情減緩、經濟復甦密切相關。
王棋正認為,原本市場就評估,去年因疫情導致基期低的GDP,今年將出現不錯的數字。但疫情受控的進度,以及美國新總統拜登(Joe Biden)推動的一.九兆美元的紓困方案過關,都比預期要順利且快速,因此,各研究機構已紛紛調高對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的預期,從原先的四.五%左右上調到六%,高盛甚至預估會到七%。所以殖利率反映經濟復甦、回到疫情前的水準,是相當合理的。
除了GDP,另一個低基期、目前受關注的經濟數據,就是同樣受疫情拖累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是代表通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美國最新的CPI數據為一.七○(核心CPI為一.三○),也已回到去年三月的水準。
央行為救市印鈔
恐將引發惡性通膨
儘管多數專家認為,目前CPI的上升是因為去年上半年基期偏低,下半年就會和緩;且聯準會也一再宣示,能容忍CPI在二%以上一段時間,不會貿然升息。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去年全球主要央行為救經濟而大撒幣,引發惡性通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GDP與CPI的彈升,固然反映了經濟復甦的預期,但也對股市產生質變。王棋正表示,近期原物料股與受疫情拖累的航空、觀光、餐飲、金融類股等,成為美股漲升的主軸,去年風光的科技股卻跌多漲少。「今年可能是一個調整年。」而以下兩項因素,也使王棋正近期開始調整基金部位與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