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退燒,金融學家下一個擔心的,是聯準會瘋狂印鈔後的通膨效應將至,
適度的「好通膨」可創造經濟榮景,但若是「壞通膨」,可就真的是一場大災難了。
新冠疫情逐漸降溫,金融市場開始擔心通膨可能再現,一九八○年代以來,還真的沒出現過惡性通膨。雖然有很多理由該擔心,還有隨之而來的利率走升,不過我認為言重了。
通膨概分溫和通膨與惡性通膨。大多數經濟決策者都在尋求創造適度的通膨環境,一般將二%至五%的物價上漲區間稱為「好通膨」,人們會在上漲前購買刺激消費,有助提高企業獲利。製造業在採購原物料、製造到銷售過程,可享受存貨漲價利益。
惡性通膨就不得了。如果通膨率在五%以上,甚至一○%或十五%,固定工資家庭會變窮;其次,通膨會因預期心理而竄升,以致更難遏止。上回美國陷入惡性通膨時,時任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下重手,將利率拉至二○%才擊退通膨怪獸。
通膨的蛛絲馬跡已在眼前,但人們對它仍有誤解。過去一年,石油、銅、木材與鎳等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庫存下滑所致,因去年需求預期大幅減少,製造商紛紛縮減產能。沒料到在疫情影響下,美國家庭搬離都會區,往郊區移動,於是帶動一小波房市榮景。空運量能縮減,則是半導體供應短絀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供應鏈重建,一切都將回歸正常化。
聯準會大印鈔票,總該是災難前兆吧?美國貨幣供給成長遠超過正常的五%至一○%,逼近三○%,聯準會非常清楚印鈔造成的風險,一旦經濟重回成長軌道,聯準會便打算把資金吸收回去。此外,貨幣流通速度下滑,與貨幣供給增加的速度相當,這表示受封城影響,限制了實體經濟吸收資金的能力。一旦貨幣流通速度恢復,聯準會肯定會同步收縮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