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美股「漂亮50」的崩盤啟示,說明再有價值的股票,都有一定的週期與循環。
類似的故事,永遠會以不同形式在資本市場上持續發生,投資人追捧之際,也要懂得分散風險。
「漂亮五十」(Nifty Fifty)為一九七○年代於美國紐約證交所交易的五十家代表性公司,如可口可樂、IBM、寶麗來(Polaroid,拍立得相機母公司)、全錄(Xerox)等,當時皆被投資人公認極具競爭力與成長性標的。本文重點摘述「漂亮五十」當時股價興衰內容,希望有助投資者面對當下股市有所省思。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自今年一月下旬以來急升五十個基點(自一%上升至一.五%),為疫情以來前所未見,反映市場對於未來全球解封與通膨升溫的預期。此事件亦使全球主要市場大幅動盪,如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費城半導體指數自高點分別重挫十二.五%與十五.六%;反之,之前受疫情影響表現疲弱的道瓊指數僅下跌四.五%;而中國科創五十指數與恆生科技指數也重挫達十九%與二六%之多。
觀察本波跌深個股,以具有新經濟、新概念的成長科技股為重災區,如去年爆發新冠疫情後,股價大漲逾十倍的成長科技股代表──特斯拉(Tesla),這次不到一個半月下跌四○%,速度之快,跌幅之深,震撼市場!
「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但卻有驚人的相似。」
特斯拉暴跌的故事,最早在一九六○年代就曾經上演過。當時第一個追逐成長股的美籍華裔之著名基金操盤手蔡至勇(Gerald Tsai),只買成長股,快進快出的操作模式,於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共八年間獲取絕佳績效,使富達基金規模成長高達二十七倍(同期間巴菲特合夥基金僅成長八倍),讓成長股在華爾街開始成為投資的主流。而後他離開富達基金,自行成立曼哈頓基金,初次募資即達二.七五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基金募資的十五%),更締造空前絕後的紀錄,其操作風格深深影響市場,並帶出後來著名的「漂亮五十」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