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至今十年,政府與台電雖曾針對核電廠進行問題盤點與改善,但在核災緊急應變的規範與程序,乃至於災後復原準備,仍讓監委與學者感到憂心。
「我每天都提心弔膽,只求天佑台灣,山腳斷層和恆春斷層都不會有活動!」日本福島核災十周年之際,長期關心核能安全的監察委員田秋堇語重心長地說。
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監察院巡查行政院時,她當面向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我國對於福島式核災救災評估及因應」報告,表示若台灣的核電廠不幸在這幾年面臨強震與大海嘯,恐怕難以因應。
台灣位於板塊交接處,斷層多、火山活動頻繁,容易引發地震。根據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的研究,位於新北市石門與萬里的核一廠與核二廠之間,就有一條超過一百公里的「山腳斷層」,而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下方正有一條長達五十五公里的「恆春斷層」經過,大大增加核電廠遇上地震的風險。
原能會提「核電廠體檢」
從安全管理、緊急應變兩面向改善
福島核災屆十年,政府與台電方面確實針對核電廠安全進行了問題盤點與改善,核災發生的當年四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就提出核電廠體檢方案,面向包含核電廠安全與核災緊急應變兩部分。針對核電廠安全,除了陸續完成九十六項強化方案,隨後也列出四十四項列管事項;至於核災緊急應變,也透過組織調整與修法,陸續完成了擴大疏散範圍、盤點疏散能量、建立疏散指引等多項改善。
但,做了那麼多,為何蘇貞昌聽完監委簡報後,仍然嚴肅面對,立刻指示各部會提出專案報告?十年來的核災防護與應變改善,真的足夠了嗎?
先從「核災緊急應變」來看,「疏散範圍雖然擴大了,但只是從原本的五公里擴大到八公里,仍然明顯不足。」田秋堇點出問題關鍵。
八公里疏散範圍恐低估
核一、核二靠山,核三周邊人潮多
八公里,這個數字來自於原能會的劃定,不過,台大大氣科學系退休教授、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長徐光蓉指出,過去台電曾委託台大大氣科學系研究發現,核二廠所釋放的氣體在兩小時內就會到達二十四公里外的測站;而田秋堇另拿出一份原能會的模擬數據,在秋冬季節的東北季風加乘之下,核二廠的輻射影響距離達十一.六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