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成績傲人,但相較全球已有一一六國注射新冠疫苗,台灣進度掛零,恐影響後續商務交流與國際競爭力,究竟台灣在搶疫苗大戰中,出了什麼問題?
「我覺得如果疫苗可以早一點進來,大家安心我就更安心;如果部立桃園醫院的第一線同仁打疫苗,就不會發生群聚事件,因此疫苗來台,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陳時中認為,對於新冠肺炎專責醫院裡高風險的醫護人員而言,疫苗等同建立防疫防線,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根據《彭博》(Bloomberg)的疫苗接種數據統計,全球已有一一六個國家、施打逾三.一億劑新冠疫苗,亞洲的韓國、日本、泰國等國也已陸續施打,但台灣進度仍為「零」。
《彭博》三月公布的防疫韌性排名,台灣甚至從第二名下滑至第七名,在疫苗評比的五十三國中,排名倒數第十,主因是依台灣預計能取得的疫苗數量(約一千七百萬劑),達成的疫苗覆蓋率僅三成七所致。而日前陳時中表示,台灣得達六成以上覆蓋率,才考慮邊境開放,兩者間顯然有不小距離。
全球爭相搶購國際大藥廠提供的疫苗,包括AZ、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Modena)、美國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等三大廠商,希望靠施打疫苗達群體免疫,盡快開放國境、恢復正常生活。
AZ疫苗抵台後,由警方開道送往倉庫,啟動檢驗封緘程序。(圖/CTPN)
沒有疫苗 只能繼續鎖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就分析,許多亞太國家防疫有成,疫苗接種迫切性反而降低,但因無法達群體免疫,就得維持「鎖國模式」。高盛集團預估,美國、英國、歐盟與澳洲,預計五月至七月間,可陸續達到半數民眾接種疫苗目標,這些國家有望重啟商業和國際旅行,台灣卻預估得等到十二月才能達到半數人口接種,自然會影響經濟發展。
當疫苗覆蓋率與開放邊境成為正相關時,為何台灣從防疫有成,到疫苗進度落後?
「哎,我花了一年多時間在關心這件事,告訴政府高層,疫苗絕對不只為了『防疫』,更攸關『經濟』和『國力』,一刻都慢不得。」前疾管局局長、曾任行政院「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召集人的蘇益仁,被問及此事時,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