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大勢崛起,提供台廠切入電動車供應鏈的無限想像空間,台廠從消費性、商用電子轉型至高毛利、高成長的電動車產業,宛如找到一條備受期待的成長曲線,包括鴻海、和碩、廣達、台達電、國巨在內的科技業者,都積極地企圖在電動車產業建立不可取代的戰略位置;究竟誰會成為「電動車五哥」?絕對是台灣市場探照的焦點。
電動車崛起勢不可擋,從美國通用汽車(GM)、克萊斯勒、德國BMW、福斯到日本豐田;從美國加州蘋果、亞馬遜,不論傳統汽車大廠還是科技巨頭,大家都宣示要進軍電動車。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眼中,這是台灣科技業者擺脫低毛利,最看得見、摸得到、高達4兆美元(約新台幣113兆元)產值的大好機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登高一呼,組成MIH大聯盟,短短幾個月,高達400家中外廠商熱情響應。第一時間加入MIH的新創公司歐特明執行長吳錫慶興奮地說,「電動車是新的產業,絕對是想進入的新創公司的大好機會。」打進中國小鵬汽車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模組的一階供應商(Tier 1),歐特明看到的,大廠更是早就看到了。
▲點圖放大
科技A咖深耕
「特斯拉經驗」奠基 台廠機會多
早在3年前,有美國汽車大廠找上台達電,希望由台達電領軍,替它打造電動車的台廠供應鏈。走在電動車的大道上,「台灣科技業是車廠打造電動車供應鏈的首選。」才剛併購全球車用被動元件大廠基美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看好地說。
陳泰銘的道理很簡單:台廠會是首選的理由奠基於「特斯拉經驗」。他說,特斯拉能夠成功,建立在大量選用台灣廠商作為它的供應鏈。「它大量使用台廠技術、解決方案,隨著特斯拉的成功,讓台廠在零組件、系統經驗上更成熟、精進,兩者相輔相成。」當蘋果宣布也要進軍電動車,它便很可能也複製特斯拉模式。
確實,電動車帶來的汽車產業大變革,早已經吸引台灣的科技業默默布局深耕。不只鴻海,和碩技術長黃中于透露,早在10多年前的華碩時代,就開始投入「車用」研究。在和碩大當家童子賢眼中,電動車更是台灣科技業者的新大陸,大家不約而同揚帆啟航,投入這場電動車新大陸的探險。
當然,科技業者的探險,航向新興電動車勢力,也航向傳統車廠勢力。新興勢力當然非電動車品牌特斯拉莫屬,特斯拉近年市值狂飆,甚至一舉超越了通用、福特、豐田等老對手市值的總和。連中國電動車廠蔚來在銷量上雖然還無法與傳統車廠相比,但市值也擠掉戴姆勒、法拉利等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車廠,頓時傳統車界一片風聲鶴唳。
尤其,不讓特斯拉專美於前,《路透社》、韓國媒體也先後報導,蘋果將在2024年推出電動自駕車,透露蘋果已與韓國現代汽車展開協商,擬透過現代旗下起亞汽車(KIA)的美國子公司合作生產Apple Car。
在智慧手機市場地位尊崇的蘋果,跨足電動車的消息震撼市場。一位與蘋果有業務合作的台灣電子大廠高層分析,與特斯拉將最新科技放入電動車的邏輯不同,蘋果擁有重視創新、可靠性的基因,「如果蘋果做汽車出來,那會是很可怕的事情。」
▲點圖放大